曹娥祠庙枕江湄,碑版犹存汉代辞。
日暖山头榛子落,草深渡口鹧鸪啼。
轻舟上埭传呼急,短屦沾泥拜起迟。
忠孝两江皆万古,不须回首怨鸱夷。
曹娥庙
曹娥祠堂位于江边,汉代碑文尚在。
日暖山头榛树果实飘落,草深渡口鹧鸪啼叫。
轻舟过埭急促传呼,短履沾泥拜后起迟。
忠孝两江流传万古,无需回首怨恨鸱夷。
译文:
曹娥祠庙坐落在江边的岸边,汉代的碑文依然存在。
阳光温暖,山头的榛子随风飘落,草深的渡口传来鹧鸪的啼叫声。
轻舟过埭时急促地传呼,穿着短鞋的人在泥泞中跪拜后又缓慢起身。
忠孝两江的故事流传千古,不必回首怨叹那被推翻的王莽政权。
注释:
- 曹娥祠庙:指的是祭祀曹娥的地方,曹娥是东汉时期的著名女性,因投江自尽而成为民间传说中的忠烈人物。
- 曹娥祠堂:指的就是祭祀曹娥的场所,也就是现在的曹娥庙。
- 江湄:江河之滨,此处形容曹娥庙所在的位置靠近河流。
- 碑版:古代刻有文字的碑石或牌匾,用以记录历史事件或功德事迹。
- 汉代辞:汉代的碑文,表明曹娥庙内保存了来自汉代的碑文。
- 榛子:一种树木名,这里用来比喻春天的到来,因为榛树在春天开花,果实成熟。
- 草深渡口:指的是一个渡口,草木茂盛的地方。
- 鹧鸪啼:指鹧鸪鸟的鸣叫声,这种鸟通常栖息在山区,叫声悠扬。
- 上埭:古代交通用语,指船只行驶到某一段河道上,需要停泊等待过河。
- 短屦:指穿着轻便鞋子的人,短履即短小的鞋子。
- 忠孝两江:指忠臣和孝子的两条江河,用来形容历史上有许多忠君爱国、孝顺父母的典范。
- 鸱夷:古代的一种官服,这里可能指的是因王莽政权而被推翻的官员,也暗含对王莽政权的讽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曹娥庙及其附近景色的宁静与美丽,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象和人文景观,反映出人们对忠孝文化的敬仰和传承。首句“曹娥祠庙枕江湄”,便点明了祠堂的位置以及它所处的自然环境,为读者描绘出一个宁静祥和的画面。接着,第二句“碑版犹存汉代辞”则进一步展示了祠堂的历史价值,强调了其承载的文化意义。第三句“日暖山头榛子落”,“草深渡口鹧鸪啼”则是通过对大自然景物的描绘,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和谐宁静的画面。最后一句“忠孝两江皆万古,不须回首怨鸱夷”,表达了诗人对于忠孝传统价值观的赞美和推崇,同时也传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思想境界。整首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