窥园墨竹来瑞昌,听雷一亭当中央。西边落日影不薄,联缘南涧连东冈。
吾庐卜筑已十世,不数洋谷名筼筜。旁邻不插麻䕸界,近道仍尽茅茨墙。
早春虇䈚动千个,儿把䒩锸翁篮匡。微霆铃铃搜地脉,一夜苞箬过人强。
枝枝剑拔高出母,不省去岁如今长。幅巾六月扫石坐,冷飙仿佛天雨霜。
层冰赤脚何足羡,少陵大叫胡其狂。绿烟满眼露滴沥,赤日不怕宜壶觞。
渊府江妃动灵瑟,星官真人湿羽裳。颇疑柝月处西极,摇落帝台甘醴凉。
横崖猛雨碎珠雹,浏泉走隙鸣宫商。或时风贙避彪骋,有若健陈冲荒疆。
天寒夜黑山鬼泣,缺月正出当星张。奔妻视药枯桂旁,老𥵦上拂琼琚锵。
罡风倒揭豹尾立,蛇颈袅娜千凤皇。前山乌鹊欻惊叫,似欲银汉支杠梁。
争飞野鸭响江澨,仄翅旅雁疑潇湘。磥砢邛种号扶老,实中笆类名盘肠。
【注释】
窥园:指观赏竹园。瑞昌:地名,在今江西瑞昌西南一带。当中央:正当中。西边落日影不薄:指夕阳西下时,阳光并不显得昏暗。联缘:连接在一起的山冈。联,通“连”。南涧:即南流的小溪。东冈:即东边山冈。吾庐:我的茅舍。卜筑:建造房屋。十世:指几代人。不数洋谷名筼筜:不数算那一片片竹林和长着青苔的石阶。洋谷:指竹林。筼筜:一种竹名,也作王孙。麻䕸界:指竹林边界。麻䕸,竹子的一种。麻䕸界,指竹林的边缘。旁邻:邻居。麻䕸界上插着竹篱笆。茅茨墙:用茅草盖的土墙。茅茨,茅屋的屋顶。虇䈚:指早春。虇,通“蜇”。千个:指很多个。微霆铃铃搜地脉:指雷电声。微,轻微;霆铃铃,像雷声一样的声音;铃铃,形容雷声响亮。苞箬:包着荷叶的东西,指荷叶。过人强:比人还要强壮。幅巾:系头用的帛巾。六月扫石坐:指六月里,用石做成的座位坐着。冷飙:寒风。仿佛:好像。天雨霜:像天下雨似的降霜。赤脚:赤着脚。何足羡:不值得羡慕。少陵:杜甫。胡其狂:胡乱地大声喊叫。绿烟:指烟雾。露滴沥:露水滴滴落下。赤日:太阳火红的样子。不怕:不惧怕。壶觞:酒器。渊府:深潭或深水处。江妃:江神女,神话中江水的女神。星官:星座的名称,这里泛指天上的星星。真人:神话中的神仙。檝湿羽裳:指仙女的衣服湿润了,羽毛都沾湿了。颇疑:大概怀疑。柝月:击柝的月色,指深夜的月光。摇落:凋零,衰落。帝台:皇宫,天子所居。甘醴凉:甘甜如醴的凉风。横崖:高高的山崖。猛雨:猛烈的雨点。碎珠雹:像豆子一样的冰雹。浏泉:水流湍急的地方。走隙鸣宫商:指泉水从石缝中奔流出来发出的声音,像是宫、商两音调的乐曲。有若健陈冲荒疆:就像健壮的公鸡冲向旷野一样自由自在。争飞:争先飞起的样子。野鸭:野鸭子。响江澨:发出声音的地方是江边。仄翅:侧身飞行的样子。旅雁:远行归来的雁群。疑潇湘:怀疑潇湘这个地方。磥砢邛种号扶老:指邛州出产的竹子,长得很粗大,人们称它为“扶老”。实中笆类名盘肠:指竹子内层的纤维很坚韧,可以用来编织成盘肠。
【译文】
竹园里的墨竹是从瑞昌来的,听雷声一亭正好在正中央。西边落日的影子不很暗淡,连接在一起的山冈与东边的山冈相接。我家的茅舍已经修建了几代了,不比洋谷和王孙的竹林差。旁边邻居的竹篱笆上都插着竹子,近路上都是茅草盖的土墙。早春天气蜇动着许多个地方,孩子们提着锄头拿着篮子来到我这里。电闪雷鸣的声音像铃铛一样,一夜之间荷叶包裹着竹笋长得非常茂盛。竹枝挺拔得像剑一样高出它的母竹,不知道去年竹笋长得有多高。戴着幅巾坐在石头上,冷风飒飒好像天上在降霜。层层的冰凌,一点也不值得羡慕。杜工部高声大喊,真是狂妄得可笑。绿色的烟雾弥漫在眼帘,露水滴滴落下好像珍珠一样晶莹剔透。太阳火红,不怕寒冷不怕风雨,就像壶盛的美酒一样香醇美味。深潭江水里的神女动了她美丽的琴瑟,天上的星星和真人身上湿漉漉的羽毛衣袍。我疑心敲柝人在月夜里走动,摇落的是帝台的玉砌。高高的山崖上暴雨打在岩石上,水流冲击岩石发出的声音像宫、商两调的乐曲一样。有时风势强劲,好似公鸡振翅冲向旷野一样自由。天寒夜黑的时候山鬼哭泣,缺月当空月亮出来了照映着星星。奔跑的妻子看着干枯的桂树旁,老鹤上拂动着白玉般的佩带发出锵然的响声。狂风倒卷着豹尾竖起,蛇颈婉转婀娜好像有千百只凤凰在飞翔。前山上乌鹊惊叫着,似乎想要支撑住银河来防止倒塌。争相飞起的水鸟响起江边的涛声,斜飞的燕子疑是来自潇湘。参差不齐的邛州竹子号称扶老,里面含有的纤维坚韧可以用来编成盘肠。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诗人任夔州(今四川奉节)刺史之时。夔州地处四川东部,属巴东郡,地势多山,风景秀丽,物产丰富,竹海浩瀚,是著名的“蜀竹”产地之一,也是诗人喜爱之地。《竹下偶次李宾之题丁御史墨竹韵走笔成此》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写成的。全诗以竹为题,写竹之美、写景之奇、抒怀之真,情韵悠扬,意境清新,堪称佳作。
诗的前半部分主要写诗人观赏墨竹所见的景象,后半部分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及自己的胸怀抱负。首句交代了诗人到访的地方是竹园。接着写了自己欣赏墨竹的情景,“窥园墨竹来瑞昌”,诗人来到瑞昌竹园,看到眼前这些墨竹,心中十分高兴。“听雷一亭当中央”写出了墨竹所在的位置和周围环境的特点。接下来诗人又写了自己观察墨竹的感受:“西边落日影不薄”,“联缘南涧连东冈”。“西边落日影”写出了时间是在傍晚时分;“不薄”一词写出了落日余晖洒在竹叶上的美景;“联缘南涧连东冈”描绘出一幅美丽的画面——南边的溪流和东边的山冈相依相连,形成了一个优美的弧线;“西”字既点明了方位,又暗示出诗人站在竹园中观赏竹叶时的心境——心向西边,因为西边有落日的余晖,而东边则是一片光明;“当中央”既表明了墨竹所在的位置,也写出了诗人观赏墨竹时的心境——心满意足,因为这里是观赏墨竹的最佳位置。“西边落日影不薄”一句,不仅写出了自然景物的美丽,而且表现了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了墨竹所处的环境:“吾庐卜筑已十世,不数洋谷名筼筜”,“吾庐”指的是自己的住所,“卜筑”是选择建房定居的意思。《诗经·小雅·采薇序》:“古之人皆建家而居焉。”说明古人建房定居是很普遍的事情。“十世”是指经过十个世代了;“不数洋谷名筼筜”说明这个住所已经很古老了,而这里的“洋谷”是指地名,“筼筜”是一种竹子,这里指的就是竹林;“名筼筜”表明这个地方曾经是一个竹林茂密的地方;“不数”一词既表明了这个地点历史悠久,又表现了诗人对于这个地方的喜爱之情;“洋谷”二字既表明了地名又突出了这个地方的特点——那里曾经是个竹林茂密的地方。“旁邻不插麻䕸界,近道仍尽茅茨墙”两句写出了住所周围的环境:“不插麻䕸界”说明周围的邻居没有种麻、种草等植物;“近道尽茅茨墙”写出了住所周围环境简陋的情况。这两句既写出了住所周围的自然环境,也写出了诗人对于这种环境的喜好之情。
接下来诗人又描写了自己观赏墨竹的感受:“早春虇䈚动千个”,这句诗既写出了时间的早春季节,又表现了诗人对早春时节万物复苏的喜悦心情;“儿把䕸锸翁篮匡”既写出了孩子提桶挑筐的情景,又表现了老人挑柴担水的心情;“微霆铃铃搜地脉”既描绘了雷电声响声阵阵的景象,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一夜苞箬过人强”既描述了夜晚苞裹的竹笋长得很快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枝枝斩拔不知年”既描绘了竹子的生长速度,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幅巾扫石坐”既描绘了诗人观赏竹叶时的状态,又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喜悦之情。
以上四句主要写了诗人在观看墨竹时的感受,最后三句主要描写了诗人观竹之后的心情:“层冰赤脚何足羡,少陵大叫胡其狂。”诗人说,虽然冰凌可以覆盖大地,但是赤脚的人在上面行走却感到害怕;杜甫的诗句写得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