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德包无外,天恩许遂初。
颠危来道路,拜舞不阶除。
采药求身健,逃名愧术疏。
还山书细读,食蕨敢言余。

【解析】

  1. 本篇所写之事,是诗人晚年归隐山居后的生活。
  2. 首句“圣德包无外”是说圣德普照天下,无处不至,无人不沾。
  3. 第二句“天恩许遂初”是说上天的恩泽允许我回归故里,开始新生活。
  4. “颠危来道路,拜舞不阶除”是说在归途中,因道路艰险,不能上台阶行走,只能拜舞于门前。
  5. “采药求身健,逃名愧术疏”是说为了身体健康,去采集草药;为避世名,惭愧自己的医术不精。
  6. “还山书细读,食蕨敢言余”是说回到山中去细细研读先人的著作,不敢说还有多余的食物可分给邻里。这一句是说自己虽然退隐,但仍然勤于学习,不敢懈怠。
  7. 全诗以“圣德包无外”为起兴,以“天恩许遂初”作结,中间四句写归隐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表达了自己退隐山林后的情怀和志向。
  8. 全诗语言质朴平易,感情真挚深厚,风格清新隽永,体现了杜甫诗歌的一贯特点。
  9. 鉴赏时要结合作者生平、写作背景及诗歌本身内容进行分析。
    【答案】
    四月三日恩旨宣放
    圣德包无外,天恩许遂初。
    颠危来道路,拜舞不阶除。
    采药求身健,逃名愧术疏。
    还山书细读,食蕨敢言余。
    译文:
    四月三日皇上颁布诏书,准许我返回故乡。
    我的圣德广施天下,上天的恩泽允许我回到家乡。
    我在山路上艰难行走,只拜谢了家门之外的地方。
    采集草药以求身体强健,躲避世俗之名感到惭愧而技艺不足。
    回到山中仔细阅读先人的遗稿,不敢有多余的食物分给邻居乡亲。
    赏析:
    此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当时诗人已经六十六岁了。诗人在这一年春天,接到诏命回成都草堂居住,心情十分激动。这首诗是诗人收到圣旨后写下的。首句“圣德包无外”,意谓皇帝的圣德普照天下,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次句“天恩许遂初”,意谓上天赐予恩泽,使我得以回到故乡安居。两句对仗工整,语势开合有致,充分显示出诗人对朝廷的感激之情。接着诗人从两个方面描述了自己归隐之后的生活:一方面在山中行走艰难,只能拜谢家门之外的地方;另一方面又到山中读书,不敢有多余食物分给邻里乡亲。最后两句则抒发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与自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