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耕
题龙华佛阁 西川凿山三大像,突兀皆在江之湄。 修觉九顶见略尽,独此恨未瞻容仪。 朅来胜地了畴昔,轻轩瘦马相追随。 百尺金躯信雄杰,三乘宝阁何瑰奇。 燃犀不用照幽鬼,击鼓自合趋冯夷。 前人开创愿力广,下与舟楫扶倾危。 六月滩涛剧奔吼,一分性命争毫厘。 篙工落胆行者泣,弹指乞活天人师。 人心狎水水多祸,佛力在人人不知。 年来蜀产坐朘削,夜半有力真能移。 轲峨大艑去不绝,彩鹢破浪风扬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锦城之东山培塿(yù,土山),突起伽蓝(梵语作伽蓝,指寺院)压山口。 这句诗描绘了锦城东部的一座小山,山上有一座寺院,这座寺院位于山口处,非常显眼。 入门气象颇不凡(fēi,不凡:不平凡、特别),在昔规模定非苟(gǒu,苟:随便或不值得)。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进入寺院的第一感受,认为寺院的建筑风格非凡,与过去相比有很大的不同。
【注释】君:对对方的尊称。江干:即长江边,此处指京城洛阳。车马纷相送:形容当时朝中官员的纷纷离去。巨艑(yú):古代大船。艑峨峨,高大的样子。西南使者:泛指从西南方向来的使臣和随从人员。官归:指解官回乡,辞官还家。水浅著沙牵不动:水浅,船不能行驶;着沙,被水淹没。如君材具岂多得:如果像你这样有才能的人,怎么能够少呢?合侍明光参法从:应当侍奉皇上,参与朝廷政事。何为浅濑著虚舟:你为什么不乘小舟过河
这首诗是关于陈楚材在四天王寺游览,看到五髻文殊画像时,因画面剥落而惋惜,遂将其迁移到正法禅院的事情。以下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plaintext 暇日与陈楚材游四天王寺见五髻文殊画像于庑下剥落可惜遂以告罗宗约参议迁之正法禅院俾长老惠公龛而祠之为诗十四韵书其事 注释:闲暇的时候我和朋友陈楚材游览四天王寺,看到五髻文殊的画像挂在廊下,由于画作已经剥落得很厉害,因此觉得可惜
【诗句释义】 这首诗是作者在正月二十七日陪同两位老人出城游玩,游览了万里桥、宝历寺和合江亭等景点后,回到城中所写下的。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译文】 在这新春佳节中少有乐趣,每日都在尘土中奔波。 因为遵循着春天的脚步走过,春色如此美好却又迅速逝去。 我们驾车去郊游,这次新雨过后天气晴朗。 梨花如雪纷纷飘落,麦地随风浪涛起伏。 看到满树梅花已凋零
【注释】 枯木:指没有生命的植物。 寒岩:指岩石的寒冷。 三冬:三个冬天,即一年中的三个寒冷季节。 达:通达。 达人:有高见、深见的人。 定汝笑:使你发笑。定汝:使。汝:你,我。 太泾渭:像泾渭一样分明。泾渭是古代两条分界线,这里比喻胸中明辨是非,不混淆。 海:比喻声色之诱惑。 佛祖: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尊称。佛祖地:佛教圣地。 亦:也是。 乐翁:醉心于佛学的人,即佛门弟子。 时:时常、常常。
留隐庵老住碧芦轩, 庵中之人不见形,两脚不住以隐名。 此行有似风过海,摸索不著闻其声。 浣花江头万僧市,抵掌笑谈儿辈惊。 一轩碧芦佛手种,霜叶戚戚如诗鸣。 此间谓是留凤处,但恐还作冥鸿征。 卷衣我亦逐师去,分取半庵栖月明。 注释: 1. 留隐庵:指一位隐居的老者在留隐庵内居住。 2. 碧芦轩:形容景色美丽,像碧色的芦苇一样。 3. 庵中之人:指那位隐居的老者,他的形象已经无法看见
这首诗是诗人在青羊宫游览时写下的。下面是对每句的解读: 1. 青羊宫 - “一再”:表示多次,反复。 - “官锦城”:指成都(古称锦官城)。 - “咫尺望琳宫”:形容距离很近,但仍然仰望着远方的宫殿。 2. 未始得得来 - “得来”:表示得到、获得。 - “正望役役中”:形容忙碌的样子。 3. 今朝弄晴雨 - “弄”:描述天气变化。 - “晴雨”:即晴朗和下雨。 4. 策蹇随春风 -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鉴赏。鉴赏诗歌,首先要读懂诗歌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诗人的创作背景以及诗歌的思想情感、艺术手法等进行综合分析,最后写出自己的见解。 ①正月二十七日:正月二十八日是上巳节。“上巳”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在农历三月初三,相传为黄帝内史令大禹治水后首次举行,以除邪气。唐代时,上已节有祓禊之俗,人们在水滨举行盛大的集会。②侍二老人出万里桥:侍奉两位老人出游。“侍”,指陪伴
【注释】 忘机台:指忘却世俗的纷扰,专心致志于学问。 太虚生微云:太虚无边际,云彩飘渺无定形。 机事日夕繁:世间事务纷繁复杂。 兼忘岂不佳:同时忘掉这一切,岂不更好? 尚有忘者存:但还有人记得这些。 稽首老庞翁:向老翁致敬。 妙处布一言:说出精妙之处。 请观台上月:请观赏这轮明月。 万古无昭昏:永远明亮,没有黑夜。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