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仲参
诗句解析 1 窗烛销残转寂寥,柴门无复野僧敲。 - “窗烛销残”形容烛光逐渐消失,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夜晚的寂静。 - “柴门无复野僧敲”意味着曾经常有的夜半敲钟声不再响起,暗示着某种改变或结束。 2. 偶来枕上吟诗就,记向心头欠笔抄。 - “偶来枕上吟诗就”描绘了一个偶然的机会,诗人在梦中吟诵诗歌的情景。 - “记向心头欠笔抄”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梦境的留恋和记忆
【注释】 归骑匆匆十日程,客身犹自恋桐城:归家途中的骑马匆匆,行程才走了十天。自己还留恋着桐城(今属安徽)。 未应江左追王建,且去隆中卧孔明:我不该在江左追赶王建,暂且回到隆中隐居诸葛亮。 鸡黍几番陪夜话,莺花一路伴伶声:与朋友多次一起喝酒聊天,一路上听着黄莺啼叫、落花飘舞。 秦溪溪上无风浪,好与白鸥寻旧盟:秦溪水清波不兴,可以和白鸥重温旧日之盟。 【赏析】
圩田:即水渠,是利用堤岸、沟涧等自然条件所挖的人工渠道来引蓄灌溉水的农田。 依涧水:指圩田靠近涧水边。 入夏未栽禾:到了夏季还没有栽种禾苗。 不是春耕晚:不是由于春季耕种迟的缘故。 山中寒气多:山上气候寒冷,多雾。 赏析:诗人笔下的圩田,是靠涧水灌溉,而没有在春天就栽种禾苗的农田。这既表明了圩田的地理位置,又反映了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诗中“不是春耕晚”一句,说明圩田之所以不早栽种禾苗
【注释】 旬日:十天。一分春:一季之春,即春天的四分之一,这里借指春天。因感尘中事:由于感念尘世的事情(多指世事纷扰)。 空惭物外人:只能以物外人自居。物外,道家指超出尘世的人或物,这里指隐遁之人。 吟清便境静:吟咏着清雅的诗句,使得境界显得宁静。吟清,写诗清雅;吟声,指吟唱时的音韵。清便境,即清幽的境界。 语苦见情真:语言虽苦,但感情真挚。语苦,言辞苦涩;情真,指情感真挚、真实。 近况知何似
【注释】冯深之:唐代诗人,字南金,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与李白、杜甫友善,并称“三李”。 百尺危梯眇海寰,栏干十二尽青山。 百尺高楼直插云霄,栏干十二层高耸入云。 烟光浓淡藏多景,野水周遭匝四环。 云雾缭绕,时隐时现,山水景色变化无穷。周围环绕着山峦和河流。 胜地只宜骚客住,老天未放主人闲。 这里风景优美,是文人骚客的理想居所。然而,老天爷似乎并不打算让他们过上悠闲的生活。 凭谁说与九仙道
释义: 酒炉边,红炉暖;香炉边,绣被温。 不寒朱门深院。
诗句解析及译文: 1. 竹屋少行迹,闭门春昼长。 - 注释:这两句描述了诗人所居的竹屋,平日里少有人来,只有春日阳光透过竹叶斑驳地洒落,使得屋内显得格外宁静而漫长。 - 译文:竹屋中少有行走的痕迹,春日阳光下时间似乎变得异常缓慢。 2. 天时半晴湿,人意共炎凉。 - 注释:天气时而晴朗时而多云,人的心情也随着季节变换感到冷暖不同。 - 译文:时而晴天,时而多云,人们的心情也随之变化
这首诗是唐代王昌龄的作品。 过永春县 距城才百里,世路便难平。 译文:离县城只有一百里,世间的道路就变得难以行走了。 注释:距城,指离县城的距离。百里,古代以十里为一里,百里即是二里。 世路,世间的道路。便难,变得难以行走。 碣石唐人墓,桃源晋地名。 译文:唐朝人的墓地在碣石,晋时的地名就是桃源。 注释:碣石,即碣石山,位于今河北省秦皇岛市北郊。唐人墓,指唐朝人的坟墓。桃源
早发 早发六七里,前途曙未分。 译文:清晨出发已经走了六七里路,但天边还是朦朦胧胧的曙光尚未分辩清楚。 注释:1. 早起出发。2. 六七里为夸张之辞,形容走远了。3. 曙未分,黎明时分,曙光还未完全分开来,天色昏暗不明。 赏析:此句描绘了早起出发的景象,强调了时间紧迫和行程遥远,同时也表达了对未知旅程的期待和好奇。 第二句:渔舟依岸立,水碓隔溪闻。 注释:1. 渔舟依岸立
和伯氏包山观桃花韵 因访桃花到岭根,御林春色此平分。 注释:因为去访问桃花到了岭根,皇家园林中的春色在这里一样平分。 千株未数栽唐观,一幅犹堪画晋源。 注释:成千上万的桃树还没有被栽种在唐代的观中,一幅风景仍然堪比晋代的源头。 仙在云间无处觅,人行风外有香闻。 注释:神仙在云端上无处可寻,人们行走在吹拂的风中可以闻到桃花的香气。 笙箫隐隐宫城隔,立尽黄昏更断魂。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