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劲
【注释】 “觉地”指佛性,即众生皆有的成佛之本源。因缘:佛教语,指一切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条件和原因。爱(ē):贪爱、喜爱。相滋润:相互滋润、滋养。名色:五蕴。根本:最深层的东西。次生:相继产生。转处:转变之处。圆镜:清净圆满之镜。五六生时:指六道轮回的五种生处。蔽觉明:遮蔽了本心之光明。触受有取:接触感受及取舍。相依起:相互依靠而起。生老病死:生死轮回。继续行:持续不断。 【赏析】
觉地颂 其一 略明觉地名同异,起复初终互换生。 性海首建增名号,妙觉还依性觉明。 体觉俱含于明妙,明觉妙觉并双行。 妙觉觉妙元明体,全成无漏一真精。 明觉觉明明所了,或因了相失元明。 明妙二觉宗体决,体觉性觉二同明。 湛觉圆圆无增减,此中无佛与众生。 不觉始终非了了,不闻迷悟岂惺惺。 是称心地如来藏,亦无觉照及无生。 非生非灭真如海,湛然常住名无名。 太虚未觉生霞点,岂闻微尘有漏声。
象骨雄雄举世尊,统尽乾坤是一门。 词锋未接承当好,莫待言教句里传。 拟议终成山海隔,擗面浑机直下全。 更欲会他泥牛吼,审细须听木马嘶
我慢痴山高屹屹,无明欲海杳溟溟。 每逐旃陁憍诳友,常随猛兽作悲鸣。 自性转识翻为幻,自心幻境自心惊。 了此幻性同阳焰,空花识浪复圆成。 太虚忽觉浮云散,始觉虚空本自清。 今古湛然常皎莹,不得古今凡圣名
业识茫茫没苦海,徇流浩浩逐飘零。 大圣慈悲兴救济,一声用处出三声。 智身由从法身起,行身还约智身生。 智行二身融无二,还归一体本来平。 万有齐含真海印,一心普现总圆明。 湛光焰焰何依止,空性荡荡无所停。 处处示生无生相,处处示灭无灭形。 珠镜顿印无来往,浮云聚散勿常程。 出没任真同水月,应缘如响化群情。 众生性地元无染,只缘浮妄翳真精。 不了五阴如空聚,岂知四大若干城
略明觉地名同异,起复初终互换生。 性海首建增名号,妙觉还依性觉明。 体觉俱含于明妙,明觉妙觉并双行。 妙觉觉妙元明体,全成无漏一真精。 明觉觉明明所了,或因了相失元明。 明妙二觉宗体决,体觉性觉二同明。 湛觉圆圆无增减,此中无佛与众生。 不觉始终非了了,不闻迷悟岂惺惺。 是称心地如来藏,亦无觉照及无生。 非生非灭真如海,湛然常住名无名。 太虚未觉生霞点,岂闻微尘有漏声。 空沤匪离于觉海
伟哉真智士,能开方便津。 一灯明一体,十镜现十身。 身身相暵涉,灯灯作□因。 层层身土广,重重理事渊。 俨睹微尘佛,等逢毗目仙。 海印从兹显,帝纲义由诠。 一尘说法界,一切尘亦然。 五蕴十八界,寂用体俱全。 圆光含镜像,一异不可宣。 达斯无碍境,无那法报圆
唐代诗人“惟劲”并非广为人知的文学大师,且其诗作在现存文献中并未被广泛收录。下面将详细介绍唐代诗人: 1. 历史背景: -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文化繁荣期,诗歌艺术达到了顶峰。这一时期涌现出了大量的诗人和作品,形成了著名的唐诗流派。 - 唐代诗人多以豪放、奔放的风格著称,他们的诗词往往富有想象力,表达了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感悟。 2. 主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