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达
诗句解读 1 夜中喟然叹:夜晚,我深感哀愁而叹息。 2. 抚瑟发孤愤:弹奏琴瑟表达内心的孤寂和愤慨。 3. 交游遍海内:我的交游遍及四海,但已感寂寞。 4. 零落殆已尽:我的志向和抱负几乎全部凋零。 5. 萧条感知已:我感知到了世事的荒凉与萧瑟。 6. 饮恨中自隐:内心满是遗憾,只能自我安慰。 7. 骐骥不用良:如同未被重用的骏马,未能得到善用。 8. 秋霜蕙花殒:像秋天的露水一样
【解析】 “杂言”即杂言诗,指不拘泥于格律的诗歌。“其三十五”是这首诗的题目,“三十五”即《杂言诗》第35首。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全诗共四句,内容上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到“王诛讵容释”,写东周君对武公杀太子申生的事不予赦免,而予以惩罚;第二部分从“云何东周君”至最后两句,写东周君对三晋诸侯国的态度。这四句都是议论,是诗人对东周君的评论。 “赏罚奉天心”
诗句解析: 1. 仪礼备经制,周官如合模:仪礼完备,体现了周代的制度。周朝的官职制度就像合在一起的模具。 2. 大哉姬公言,文武道在兹:伟大的周公(姬旦)的言论,体现了文王和武王的治国道理。 3. 王泽日薰蒸,渐摩洽肌肤:君王的恩泽如同太阳一样温暖,逐渐渗透到人们的心田。 4. 百年礼乐兴,万世昭良图:一百年来,礼乐文化兴盛,为后世留下美好的蓝图。 5. 谁云出阴谋,蠡测徒区区:谁说是阴谋诡计
杂言 其四十七 鲁叟昔成经,宪章垂万世。圣人不得位,于是见微意。 悄然事笔削,有志文武治。是非明天心,褒贬达王事。 麟出岂非时,允为春秋至。 注释与赏析: 本诗由《杂言·其四十七》组成,作者是元朝的张达。此诗通过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句解析如下: - "鲁叟昔成经":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孔子,他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 "宪章垂万世"
这首诗是王维的《咏怀》中的第三首。下面是对每一行的解读: - 种莲洿池中,根浅萌未树(注释:在污浊的水池里种植莲花,它的根部浅薄而未能稳固地生长。) - 风波日潜骧(注释:风浪不断,莲花在水面上摇曳生姿。) - 华耀宁复吐(注释:虽然美丽,却无法开放。) - 凫鹥伤铩翮(注释:水鸟因受伤的翅膀而感到悲伤。) - 怅怅独尔顾(注释:孤单地看着自己的影子。) - 岂无荃与蘅(注释
注释: 杂言 其四十六:这是一首杂言诗的第四十六首。 六义本情性,于时见兴衰。 览之思无邪,亦曰兴于诗。 删定有深意,劝惩义无遗。 兹焉鉴善恶,讽咏开民彝。 齐韩何专门,毛郑徒栖栖。 至理自矛盾,于今伤背驰。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杂言诗的第46首。它主要探讨了诗歌的创作、批评和教育功能。全诗以议论为主,通过分析诗歌的创作动机、目的和方法,以及诗歌对善恶的反映和评价
杂言 其四十四 二五妙生成,马图泄玄造。 人文肇羲画,则象存易道。 吾观奇耦间,至理极冲浩。 万化本一原,先天岂云老。 发挥继三圣,神明恣精讨。 九师何区区,异论淆丑好。 注释: 1. 二五:指阴阳五行。妙生:指天地万物的创造和产生。 2. 马图:指《周易》中的六十四卦,每一卦代表一个自然现象或事物。 3. 人文:指人类文明。肇羲画:指人类开始用图画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4. 则象
译文 记录帝王的治国之道,将《尚书》等文献焚毁在秦朝。 可惜伏生所传的《尚书》只残存到汉代。 六经中的文字都得到明训,条陈出伦常之制。 虽然《尚书》没有全部保存下来,但最终因《尚书》而见至治。 继承前人成法制定成文,君主行为应以身作则。 注释 1. 杂言:一种不拘形式、随意抒发情感或观点的诗歌体裁。 2. 其四十五:指这首诗的第45首,可能是一个系列中的一首。 3. 书纪帝王道
杂言 其四十九 注释: 这首诗的标题是“杂言”中的第49首。 译文: 背负下没有容易居住的地方,下游多有诽谤和指责。 谦虚谨慎不违背原则,悔恨遗憾不是自己造成的。 在陈地孔何感到歉疚,东边生活没有什么怨恨。 荣耀或耻辱由外界引起,内心空虚才能认识自己的志向。 自夸招来瑕疵和祸患,妄想能获得忧虑和恐惧。 折断翅膀不能飞翔,受到伤害真的无利可图。 我感叹自己性格危险,疲累懈怠丧失内心的智慧。
【译文】 王业曾经偏安一隅,诸葛亮任用开济。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想要报答先帝恩德。 正当他主持军国大事时,谋划策略信守前计。 焕然光耀的渭水之师,奸雄真令人畏惧。 天意为什么不帮助蜀汉,忠臣决心报效国家却身亡。 回顾八阵图尚存在,千年后使人泪满巾。 【注释】 杂言:指诗的形式,即杂言古诗。 其四十三:此诗是《杂言》中的第四十三首。 王业:指国家的大业。 孔明(181—234):诸葛亮字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