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叟昔成经,宪章垂万世。
圣人不得位,于是见微意。
悄然事笔削,有志文武治。
是非明天心,褒贬达王事。
麟出岂非时,允为春秋至。
杂言 其四十七
鲁叟昔成经,宪章垂万世。圣人不得位,于是见微意。
悄然事笔削,有志文武治。是非明天心,褒贬达王事。
麟出岂非时,允为春秋至。
注释与赏析:
本诗由《杂言·其四十七》组成,作者是元朝的张达。此诗通过描述历史事件和人物,表达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诗句解析如下:
- “鲁叟昔成经”:指的是春秋时期的孔子,他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 “宪章垂万世”:宪章即法律或制度,强调这些规范将长久地影响后世。
- “圣人不得位”:指历史上许多贤能之人未能得到应有的地位,反映了当时的政治状况。
- “悄然事笔削”:默默无闻中进行着重要的文化工作。
- “有志文武治”:表达了治理国家不仅要关注文治,还要兼顾武备。
- “是非明天心”:强调判断是非的标准应基于公正无私的天理。
- “褒贬达王事”:指出对于君王来说,正确的褒奖与批评都是治国理政的重要手段。
- “麟出岂非时”:麒麟的出现被看作是吉祥的征兆,象征着时代的选择和时机。
- “允为春秋至”:春秋时期是孔子整理六经,形成儒家学派的重要时期,诗人以此象征春秋大义的延续和发展。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治理和文化发展深刻的思考和见解。通过对孔子及其思想的引用,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维护;通过对政治现实的观察,反映出对当前政治状况的关注和忧虑;通过对历史的回顾,传达了对过去成就的赞赏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