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达
【注释】 杂言:指《杂曲歌辞》。二十四:指《乐府诗集》所载汉魏六朝诗作,共二十四题。 下:向下流;引申为衰微。 日:每日、逐日。 渐:逐渐、一天天地。 差(chāi):差遣、使唤。 淫:过度、过分。 成:形成、造成。 僭:超越常规的等级,此处指不守法度、不守礼法。 侈靡:奢侈浪费。 斯:这个、如此。 莫禁(jīn):不能禁止。 权奸:有权有势的小人。 务:致力于、专一于。 平夺:夺取、强占。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对每一行的详细注解和赏析: 阳道贵日舒,兴邦全士气。 注释:阳光照耀的道路,象征着繁荣昌盛;国家的士气,代表着人民的力量。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期望,希望能够有一个光明、繁荣的未来。 哲人嘅云亡,家国宜殄瘁。 注释:智慧的人已经逝去,国家应该遭受苦难。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政治腐败和社会黑暗的担忧
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杂言诗·其四十二》。 全诗如下: 登高望神州,观秀向嵩岱。 啸歌风云起,怀古多慷慨。 年来桑田变,岁月怅斯迈。 流离阮籍途,抚迹伤狭隘。 独夜发哀音,凄其激天籁。 注释: 1. 登高望神州:登上高处远望祖国大地。 2. 观秀向嵩岱:欣赏美景向嵩山和泰山。 3. 啸歌风云起:大声啸咏,引发出风云变幻。 4. 怀古多慷慨:怀念古代英雄多慷慨激昂。 5. 年来桑田变:近年来
杂言诗 其四十 典午卑六经,清谈贱名检。 纷纷饰庄老,旷远类行险。 滥觞自夷甫,陶诞行莫掩。 神州竟陆沈,千古有污玷。 注释:典午指晋朝。卑六经,指轻视六经。清谈,指以玄理为高深的谈论。贱名检,指轻慢名教。纷,繁多。饰,修饰,美化。旷远,指超脱世俗。陆沈,意为沉沦。玷,污点,瑕疵。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首联写“典午”卑视儒、墨、道诸家,而“清谈”则轻视名教。颔联写“六经”被“饰庄老”者所美化
注释: 杂言 其三十七:这是一首寓言诗。杂言,即“杂言体”诗歌。 鼠玉本殊器,方言偶云同:老鼠和宝玉本来都是动物,但人们却常常把它们当作不同的物品看待,这是因为人们的语言中存在差异。 怀璞过郑郊,周人亦何蒙:有人带着宝玉经过郑国的郊外,那里的人也误以为是一块普通石头。这说明即使是同样的东西,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背景中也可能会有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名实耻不符,凤凰异昆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表达了诗人对高尚节义的追求和对风化原的深刻认识。下面逐句进行注释并赏析: 杂言 其三十八 严陵负孤介,巢许见高志。 严陵,即严光,东汉初年的隐士,他隐居不仕,后被汉光武帝征召出山,但不久又辞官归隐。严光以“孤介”自诩,表示自己独立不群的性格。巢、许,春秋时期两位著名的隐士,他们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远的志向而著称。 光武昔下之,东邻崇节义。 光武,即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杂言 其三十四 九达去榛伤,险途冒风水。 穷达理之常,所贵端厥履。 箪瓢乐颜巷,带索欢荣启。 圣贤数有奇,云何事奸宄。 乖张越常分,负乘致凶否。 哀彼幕上巢,忘躯辈由已。 译文: 我听说古时候的人,在面对困难时,总是选择走最艰难的道路,就像那些被荆棘伤害的人一样;他们冒着风浪,穿越险峻的山路,寻找着通向远方的道路。他们的心中只有追求和理想,他们的行为举止端正
杂言其三十九 太古去我远,登高思凄其。 风云何茫茫,飞羽时安之。 渺莽俯一气,空荒旷无涯。 萧萧寒声来,㵳波增我悲。 慷慨发孤咏,凭虚振余衣。 注释:太古:远古;去:离开;凄其:凄然; 登高思凄其:登上高处,思念着远方;安之:安定。 渺莽:渺茫; 孤咏:独自吟诵;凭虚:凭借虚无飘渺的空间;振:振动。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在登高之后所作的一首杂言诗。全诗通过登高所见的景物
翻译: 和氏识得秦国的秦王,也认识楚国的楚王之心。三次献策被砍掉双脚,难道说遇到了知音之人?我有太古时期的瑟,朱丝弦间装饰的是金徽。一弹奏出灵雨,再鼓击就有丹凤吟鸣。师襄长时间没有创作,子野也已经沉沦。手持着苍梧的野曲,日暮时云层深浓。掩泣更加延伫,徘徊九嶷山的山巅。 注释: 1. 杂言:诗歌的一种形式,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律,可以自由发挥。 2. 其三十二:诗的题目是《杂言·其三十二》
【注释】 杂言 其三十三:杂言诗。 十五读诗书:从十五岁开始读书,学习《诗经》。 十六学剑术:十六岁开始学习剑术。 二十事荒游:二十岁时开始游历四方。 扬帆泛溪浡:扬帆远航,乘风破浪。 水底见日出:在水底看到太阳升起。 鳌抃动三山:传说中的大龟在水面上舞动,激起三座大山。 金光时灭没:金光时而隐时现。 良游竟成梦:美好的游历最终都成为梦境。 局迹愧华发:惭愧地发现头发都白了。 安得招凤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