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世下降,贪淫日渐寖。
国风成僭差,侈靡斯莫禁。
权奸务平夺,安宴怀毒酖。
民情滋效尤,展转益以甚。
伤哉贾生涕,痛哭时连衽。
【注释】
杂言:指《杂曲歌辞》。二十四:指《乐府诗集》所载汉魏六朝诗作,共二十四题。
下:向下流;引申为衰微。
日:每日、逐日。
渐:逐渐、一天天地。
差(chāi):差遣、使唤。
淫:过度、过分。
成:形成、造成。
僭:超越常规的等级,此处指不守法度、不守礼法。
侈靡:奢侈浪费。
斯:这个、如此。
莫禁(jīn):不能禁止。
权奸:有权有势的小人。
务:致力于、专一于。
平夺:夺取、强占。
安宴:安稳地宴饮。
怀:心怀。
毒:有毒,害人的东西。
酖(dān):《汉书·东方朔传》载东方朔曾说:“甘泉毒酒。”即鸩毒之酒。《后汉书·张衡传》载张衡有《酒箴》,谓酒能乱性,不可过量,饮酒宜戒慎。这里指鸩毒之酒。
时:当时、一时。
连衽(rèn):形容衣服相连接,衣袂相连。古代贵族妇女穿长裙,以衣襟相连表示亲昵或尊敬。
伤哉:可惜呀。
贾生:即贾谊,西汉著名文学家,政论家和外交家。他曾任长沙王太傅,故称贾生。
涕:眼泪。
痛哭:大哭。
时连衽(rèn):当时人们的衣服相互连着,衣服的下摆也相接。
【赏析】
此诗是一首揭露社会黑暗现实的讽刺诗,通过抨击贪官污吏的腐败生活及他们给百姓造成的灾难,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对人民的同情。全诗结构紧凑,层次分明,情感深沉,语言犀利,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首联“三季世下降,贪淫日渐寖”,揭示了社会的黑暗现实。“三季”指的是夏商周三代末年,是社会动乱时期,也是政治腐败最为严重的时期。在这里,“三季世”代指整个社会。“下降”,指社会风气日益低下。“贪淫”,指官吏贪婪、淫乱,这是社会风气堕落的表现之一。“日渐”,意为逐渐地、一天天地,强调其发展的持续性和渐进性。“寖”(jin),本意是浸水,但在这里用来形容社会风气的恶化过程,与前句的“下降”相对应,形象生动地描绘了社会风气败坏的程度。“国风”,指风俗、民情。“成”,指形成、造成。“僭差”,“差”意为差遣,“僭”意为超越常规的等级,“僭差”即超越常规的等级,不守法度、不守礼法的行为。“侈靡”,指奢侈浪费。“斯莫禁”,意为无法禁止,强调了奢侈浪费的普遍性和严重性。这一联通过对“三季世”的描述,展现了当时社会风气堕落、道德沦丧的现状,为下文揭示贪官污吏的腐败行为埋下伏笔。
颔联“权奸务平夺,安宴怀毒酖”,直接点出了导致社会风气堕落的主要原因。这里的“权奸”,指的是那些手握大权的人,他们善于运用权力谋取私利,不顾百姓死活。“务平夺”中的“平”意为夺取、强占,“务”意为致力于、专一于,“平夺”即夺取、强占。“安宴”,意为安稳地宴饮,暗示了权奸们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他们不仅自己享受,还让百姓也为之陶醉、为之沉迷。“怀毒鸩”,这里的“毒”是指有毒、害人的东西,“鸩”是一种传说中的毒鸟,以其羽毛泡制的毒药可以让人中毒身亡。“毒鸩”比喻权奸们的残忍手段,他们不惜利用各种方法来谋取自己的私利,甚至不惜使用极其残忍的手段来达到目的。这一联通过揭露权奸们利用权力进行贪污腐败的现象以及他们给百姓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进一步揭示了社会风气堕落的根本原因。
颈联“民情滋效尤,展转益以甚”,承接上文,描述了贪官污吏的行为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这里的“情”指的是民情、民心,即民众的情绪、意愿。“滋”,意为增多、加重。“效尤”,意为仿效、模仿他人的行为。这里指百姓在贪官污吏的影响下,开始效仿他们的不良行为。“展转”,意为辗转反侧、无法安眠。“益以”,意为更加、越发。“以”,在这里用作动词后缀,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样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由于贪官污吏的行为已经引起了民众的反感和憎恶,使得百姓们在面对这些行为时,不仅不再感到畏惧,反而开始仿效、模仿这些行为,使得这些行为愈发严重。这一句进一步揭示了贪官污吏对民众造成的巨大伤害,以及民众对他们行为的强烈反感和抵制。
尾联“伤哉贾生涕,痛哭时连衽”,以汉代著名文学家贾谊为例,表达了对贪官污吏的痛恨和对民众遭遇的同情。贾谊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长沙,他在长沙期间,目睹了当地官员的贪婪、腐败和百姓的痛苦,深感痛心疾首。他的泪水充满了悲伤和愤怒,他痛哭时,周围的人们都被他的泪水所感动,以至于衣袖都相互连着,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两句通过引用历史人物贾谊的例子,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贪官污吏的痛恨之情以及对民众遭遇的深切同情。同时,这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事件的深刻记忆和对现实问题的敏感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贪官污吏的揭露和批评,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的不满以及对人民的同情和关怀。诗人以辛辣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腐败和混乱的社会画面,同时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勇于同一切腐朽现象作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