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五位中正,聪明不宜昏。
执疑来谗口,持断开枉门。
所以负黼扆,古来警君身。
玩彼履阴柔,竖阉敢持钧。
犹豫弃刚断,审言循伪真。
终焉丧贤傅,汉元成不君。
杂言诗是汉乐府中的一种体裁,通常包括杂兴、杂体等。杂言诗的句式不拘,每句字数不限,但有一定的韵律规律。在《元音遗响卷九》中,收录了不少这样的作品。例如,有张达的作品《杂言·其二十六》,其原文如下:
九五位中正,聪明不宜昏。
执疑来谗口,持断开枉门。
所以负黼扆,古来警君身。
玩彼履阴柔,竖阉敢持钧。
犹豫弃刚断,审言循伪真。
终焉丧贤傅,汉元成不君。
翻译
这首诗通过描绘古代君王的治国理念和行为,表达了对君主智慧和决策的质疑。诗中提到“九五之尊”指的是帝王,而“聪明不宜昏”则暗示了君王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应被奸臣蒙蔽。诗人通过对君王行为的批判,反映了对当时政治状况的不满和忧虑。
这首诗不仅是对君主个人的批评,也是对整个政治体制的一种反思,体现了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状态的追求。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引用,诗人展现了对现实政治的批判和对未来的期望。
可以看到诗人在表达自己的观点时,既注重事实的描述,也注重情感的抒发。这种表达方式使得诗歌不仅具有历史价值,同时也具有文学和哲学意义。通过对这些诗句的分析和解读,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的政治思想和文化背景,从而更好地领会这首诗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