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识秦王,又识楚王心。
三献乃见刖,岂云遇知音。
我有太古瑟,朱弦间徽金。
一弹降灵雨,再鼓丹凤吟。
师襄久不作,子野亦已沈。
持之苍梧野,日暮浮云深。
掩泣更延伫,徘徊九嶷岑。
翻译:
和氏识得秦国的秦王,也认识楚国的楚王之心。三次献策被砍掉双脚,难道说遇到了知音之人?我有太古时期的瑟,朱丝弦间装饰的是金徽。一弹奏出灵雨,再鼓击就有丹凤吟鸣。师襄长时间没有创作,子野也已经沉沦。手持着苍梧的野曲,日暮时云层深浓。掩泣更加延伫,徘徊九嶷山的山巅。
注释:
- 杂言:诗歌的一种形式,不拘泥于固定的格律,可以自由发挥。
- 其三十二:诗的题目是《杂言·其三十二》,表示这是第三十二篇的诗歌。
- 和氏识秦王:和氏,即和氏璧的主人,相传他曾将宝玉献给秦昭襄王,得到了赏识。秦王,指秦昭襄王。
- 又识楚王心:和氏又识别了楚国国王的心,楚王指的是楚怀王。
- 三献乃见刖:三次进献才被砍掉双脚。
- 岂云遇知音:哪里说遇到知音之人?
- 我有太古瑟,朱弦间徽金:我拥有一把古老的瑟,朱丝弦间装饰的是金徽。
- 一弹降灵雨,再鼓丹凤吟:一弹奏出灵雨,再鼓击就有丹凤吟鸣。
- 师襄久不作,子野亦已沉:师襄长时间没有创作,子野也已经沉沦。师襄,传说中的琴师,子野是他的徒弟。
- 持之苍梧野:手持着苍梧的野曲。
- 日暮浮云深:日暮时云层深浓。
- 掩泣更延伫,徘徊九嶷岑:掩泣更加延伫,徘徊在九嶷山的山巅。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古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韵脚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诗人以和氏为主角,通过他的经历和感受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对艺术的感悟和思考。
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历史和文化色彩。从和氏的遭遇到他的音乐才能,再到他的徒弟师襄和子野的生活境遇,都是历史故事中的片段。而诗中的音乐元素更是贯穿始终,无论是和氏的琴声还是师襄和子野的演奏,都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音乐的世界。
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意味。诗人通过对和氏的描写,表达了对命运无常的思考;通过对音乐的描述,表达了对艺术的赞美和追求;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和反思。这些寓意都在诗中自然流露,使得整首诗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