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台
这首诗由四段组成,每段都有一句诗,共八句。 第一段:唧唧行 唧唧复唧唧,人定夜阑,山南斗北。 译文:唧唧声此起彼伏,人已入梦天已黄昏,山南星北。 注释:唧唧声:指蟋蟀的鸣叫声。人定:指晚上人已入睡,时间已晚。夜阑:指夜晚已深,天已黄昏。山南斗北:古人认为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南方,所以“山南”和“斗北”相对,这里表示方位。 赏析:这是一首描写蟋蟀鸣叫的诗,诗人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蟋蟀在夜晚的鸣叫声音
诗句释义: 1. 宿上封寺 - 这是一句诗题,指的是诗人在上封寺的住宿。 2. 望尽南天不可扪 - 此句描述诗人站在高处,眺望南方天空之广袤无垠,感觉仿佛触碰不到边沿,强调了其视野之广阔。 3. 到来始识上封尊 -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上封寺的敬仰之情,认为只有真正来到这里,才能感受到其庄严与尊贵。 4. 众山却立如空垒 - 此句描绘了寺庙周围山峦的形态,如同一座座空无一人的堡垒,给人以静谧之感。
【译文】 在山中徘徊,一年将尽,白日照耀着青翠的山峰。 几声雁鸣打破了宁静的山村,传来了远处寺庙的钟声。 失意的人闲来无事,进入山中,遇见了一个打柴的僧人。 拄着手杖听溪水潺潺流过,春雾弥漫,一片迷茫。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晚年隐居终南山时的作品。全诗以写景为主,通过写自己游历山林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栖迟岁欲暮”,描绘出诗人身处山林之中,时光流逝
注释: 忽接空山响,奔泉注石梁。 岩分双壁落,溪会众渠香。 宿鸟惊人出,垂萝带壑长。 断碑馀绣字,仿佛记沧浪。 译文: 忽然听到山中传来声音,泉水奔流注入石桥。 岩石分开如两扇门,水流汇聚在一处。 鸟儿惊飞出来,悬萝下垂,环绕山谷。 断碑上还有未被时间侵蚀的文字,好像记得当年的景象。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作品《西山兰若》的后四句,全诗共八句,每两句为一句。前四句描绘了西山的壮丽景色
诗句解析 1. 北风湖上来,春雨细如织: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冬末春初的景色。北风带来寒冷,而湖上春雨细腻如丝,形成鲜明的对比。 2. 残寒守孤帆,万感不自抑:描述了春天虽然来临,但仍然带着冬天的余寒,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 3. 故人莺花稠,岁月忽已息:通过“莺花”和“岁月”这两个意象,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老朋友的怀念。 4. 君行骋万里,莫自填胸臆
【解析】 本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与理解文章内容大意及思想主旨;然后明确题目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最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语言、表现手法等作具体分析,指出其作用,并阐述作者的观点态度。 【答案】 这首诗是诗人寄寓在友人毛子霞宅中的感怀之作。
【注释】 潇湘:地名,在今湖南省。 厦屋:指燕子的巢。 健飞:指强壮的燕子。 蚤晚:指早晨和晚上。 【赏析】 《咏新燕》,唐·韩偓作。此诗为作者对新燕的观察所触发,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之情。 首句写旧燕归巢,诗人不禁思念旧友,但旧友已经不在了。次句点题,旧友不辞而别,说明春天已经来临。第三句以“停云”比喻自己的心情。第四句用“惜羽”来表达对新燕的喜爱。第五句以“厦屋”比喻自己的居所
【诗句解释】 1. 我来憩东山:我来到东山休息。 2. 注目清江北:我目光所及,是一片清澈的江水。 3. 和风漾轻舠:微风拂动着小船。 4. 游屐欣初陟:游览的脚步开始踏上了新的征程。 5. 危楼涌层冈:高高的楼房耸立在层层山冈之上。 6. 怪石互撑翊:奇特的石头交错在一起,互相支撑着。 7. 欲穷双流胜:想要领略这双流江的美丽风光。 8. 旷览各自识:远观可以领略其各自的特点。 9.
【注释】 1. 壶山:山名,在今浙江省绍兴县东南。隐:隐居或隐居不仕。 2. 同俦:同类之人。日四五:每天四五次。 3. 城端:城门。荟蔚:草木茂盛。白日:日光。蔽:遮。豺虎:猛兽。 4. 招摇:山名,在今安徽寿县西南。 5. 游目眺江浒:眼望长江之边。浒,水边。 6. 健羡远行舟:羡慕远方的行船。健,快。羡,羡慕。 7. 水居:指住在水上的人。结乡土:指与家乡有联系。 8. 旧里戚:旧时的邻里
【注释】 元日:元旦。新晴:天气晴朗。漫吟:闲适地吟咏。雪里梅花:即“霜花梅”,指腊梅。绽蕊匀:绽开花朵,色彩艳丽。初旸:初阳。照:照耀。柳枝:指早春时节的垂柳。青如黛:像青黑色的染料一样青翠。蚤春:初春,新春伊始。 【赏析】 这首《鹧鸪天》词,是作者在新年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日)所作。词中描写了雪后初霁时,梅花、柳枝等景物,并抒发了诗人对新春的喜悦之情。全诗意境高远,语言优美,富有画意和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