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枝
《杨柳枝》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描绘了柳树在春风中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柳树的美态。下面是诗句、译文、注释、赏析以及翻译的具体介绍: 1. 诗句:官柳初开一抹眉,武昌城下乍逢时。 - 注释:官柳,指官府种植的柳树;初开,刚开始开放;一抹眉,形容柳叶细长如眉。武昌城下,指的是位于湖北武昌的城墙下;乍逢时,表示偶然遇到春天这个时节。 - 赏析:这首诗以“官柳”开头
寒食东风已满城,小枝纤弱拂啼莺。 东君不惜离人苦,又向前年折处生。 注释译文赏析: 词题中的“杨柳枝”是指《杨柳枝》曲,是唐代大中初年教坊所传的曲子。此首词描写的是杨柳在春风中生长的情景。 第一句“寒食东风已满城”,意思是说寒食节过后,东风已经吹遍了整座城市。这句诗描绘了春天来临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句“小枝纤弱拂啼莺”,意思是说小柳枝条纤细柔弱
【诗句注释】 杨柳枝:即《杨柳枝词》,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组诗,共七首。 相和:指柳絮与雪花相融合,飘洒下来。 春:春天。 楼台:高楼上的歌舞场所,此处代指繁华的都城。 长楸(qiū):长而高的树,这里指高大的台阶。 章台:古代长安城东门附近的街名,因汉成帝宠妃赵飞燕居此而得名。 舞人:歌舞女艺人。 【译文】 雪中的絮花与柳絮相互交织,减少了春天的气息。高楼上的歌舞场所白日里没有了歌声,只有落花如尘
注释:人们说,这棵杨柳枯黄了也不会变成丝线。迷离的烟雨笼罩着龙池。东风一吹,就像流走的浮萍一样。胜过菖蒲解笑的是那风啊,谁能理解呢。 赏析:这首诗是写春风得意,春意盎然。首句“人道枯稊不作丝”中“枯稊”指杨柳。第二句“迷离烟雨又龙池”,写的是春天的景象。第三句“东风吹作流萍去”,写的是春风的动态美。最后两句“胜结菖蒲解笑谁”,写的是春风给人带来的快乐,让人忘却烦恼。整首诗充满了对春天的喜爱
注释:横笛吹花出汴州。长条抵死斗风柔。锦帆自解伤离别,无复春波断得愁。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送别的画面。首句“横笛吹花出汴州”,描述了汴州(今河南开封)的景色,以及人们在春天送别的情景。第二句“长条抵死斗风柔”,形容柳树枝条顽强地与春风抗争,形象生动。第三句“锦帆自解伤离别”,描写了离别时,人们依依不舍的心情。第四句“无复春波断得愁”,表达了离别后的愁绪已经消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注】杨柳枝:乐府曲名。 故苑:即旧时宫苑。腰肢掌上轻:意谓柳条柔软,枝条纤细,像女子的腰肢一样轻盈。掌,通“掌”,比喻手。 花街:指京城里繁华热闹的地方。踏马:骑马。旧知名:因熟悉而闻名。 啼莺莫讶成阴早:意思是莺鸟不要惊讶于它早早地筑起了巢(莺在春天鸣叫,是报春的象征)。成阴:指树上已经长满了绿叶。 津桥:水边的桥梁,也泛指渡口。眼便青:眼睛显得格外明亮
注释: 杨柳枝:即《杨柳枝词》。 似水鹃声一夕催:仿佛是夜晚杜鹃的叫声,一夕之间就把柳树催落。 青丝骄马断章台:骑着高头大马,在长安的街道上驰骋。 分明摇落江潭路:分明是在长江边的小路上摇落了树叶。 依旧傞傞软舞来:依旧在柔软地起舞。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秋天的柳树图画,通过描写柳树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秋天的无奈。 首句“似水鹃声一夕催”
杨柳枝 通体当风弱不支。年光销尽断肠丝。 不辞身作桓宣武,看到金城日坠时。 注释: 杨柳枝条,在风吹动下柔弱无力,年华逝去,它那如丝般的枝条也变得枯萎了。 我宁愿化为桓温那样的英雄人物,看到洛阳城的夕阳缓缓西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柳树的美艳的诗,诗人以人拟物,以物咏怀,借柳抒怀,表达了对春天、对生命的热爱与眷恋。 “通体当风弱不支”,写柳条的柔弱易折,形象地表现出春天的柔美
注释:杨柳枝,是唐代教坊曲名。此词上片写暮春之景,下片写黄昏之时,主人公在楼台空寂之地吹奏笛子,愁肠百转,愁思如旧妆未卸般难以理清。 译文:无主的楼台半边沐浴在夕阳中,笛声中的人已离去更令我伤心回肠。东风将宫粉吹散,背定愁鸾理旧妆。 赏析:这是一首写离情别绪的作品。上阕写暮春时节,楼台在夕阳中显得空寂,而那吹笛之人早已离去,只留下空空的楼台和令人伤感的笛声。下阕写黄昏时刻,主人公仍在楼台上
注释:杨柳枝的枝条在春风中飘动,就像梦中的柳絮随风飘落,落在渭桥边。新愁像封上的泪珠一样,我对着湘水的岸边发问。永丰坊畔的风情最为迷人,晚上我在众人面前舞动腰肢。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以柳枝为题,通过描绘柳枝的动态和风韵,赞美了柳树的生机勃勃、婀娜多姿,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首二句写春风吹拂下,柳枝摇曳生姿,仿佛有梦随风飘散;第三句写自己愁绪满怀,不禁想起湘水之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