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嘉纪
辛亥年孟夏二十八日,三兄嘉经归葬东淘。二兄呼五弟,荷锄随我发。尔我将老死,应收三弟骨。 行行见废墟,荆棘何翳郁。饥鸢啄狸骼,野蔓牵人膝。 二十八年来,始有家人迹。朽榇在何处,形骸杂土木。 肢体拾容易,砂砾乱爪脊。拨剔到天暝,全躯乃无缺。 呜呼甲申岁,兄祸生仓卒。身饱强横手,命尽少壮日。 官长来相视,行路色惨戚。磊磊仇人头,指日白刃割。 哀笳忽四起,铁骑来万匹。野积战士尸,城流杀人血。 群凶出狱门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 1. 吾庐 - “吾庐”指的是作者的居所。 2. 吾庐清溪中,年久半倾圯 - 描述了诗人的住所位于清澈的溪流之中,但因为时间久远,房屋已经倾斜。 3. 圯者不复问,存者还欲倚 - 即使房屋不再稳固,仍有人想要居住在这里。 4. 老梅共横斜,撑拒临流水 - 描述了老梅枝干交错、相互支撑,仿佛在抵抗着水流的冲击。 5. 有客念倾颓,赠粮令葺理 -
我昔 我昔兵过独还家,畦上髑髅多似瓜。 注释:我过去曾经历过战争,那时我独自一人回到了家园。在菜园里,那些死去的士兵的骨头多得像是南瓜一样。 译文:我过去曾经历过战争,那时我独自一人回到了家园。在菜园里,那些死去的士兵的骨头多得像是南瓜一样。 赏析: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战争经历,表达了对逝去战友的缅怀之情。诗中的“我昔”二字,既指诗人个人的经历,也暗示了整个时代的背景
解析: 诗句逐句释义及赏析: 辛亥孟夏二十八日三兄嘉经归葬东淘 - 辛亥:指农历年份,此处表示具体的日子。 - 孟夏:夏季的第一个月,指的是农历四月。 - 二十八日:具体日期。 - 三兄嘉经归葬:你的朋友三兄嘉经去世后被安葬。 - 东淘:地点名,可能是指地名或家族墓地所在的具体地点。 媒妁不议婚,徭役长被责 - 媒妁:古代负责婚姻的男女双方家长或长辈。 - 不议婚:没有讨论婚事的意思
这首诗描述了一个人在科举考试中的经历,从报名到参加最后考试的整个过程。 临场歌:这是一首描绘科举考试现场的歌,表达了对考试过程的无奈和辛酸。 掾豺隶狼,新例临场; 十日东淘,五日南梁。 趋役少迟,场吏大怒; 骑马入草,鞭出灶户。 东家贳醪,西家割彘; 殚力供给,负却公税。 后乐前钲,鬼咤人惊; 少年大贾,币帛将迎。 帛高者止,与笑月下; 来日相过,归比折价。 笞挞未歇,优人喧阗; 危笠次第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作答时要结合诗歌的注释,把握诗歌的情感。第一句“我昔携家亟逃难”一句中的关键词是“急”和“海云”,意思是:我急忙带着家人逃离了战乱,天黑了,海面雾气蒙蒙,战马嘶鸣。第二句中的关键词是“野空蹄响贼马近”,意思是:野外空地上马蹄踏得沙土飞溅,战马逼近,战火燃起。第三句“须臾燔烧闾里红”,意思是:不久,村庄被焚烧一空,火光映红了半边天
《送江健六之长洲钱塘》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通过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友情、自然及人生的感慨。诗句与译文一一对应,并附上必要的注释。这首诗不仅在格式上遵循了传统的韵律要求,还在内容上传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深情厚意,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长歌去路遥,遥遥去何处,枫桥与断桥”。此句描绘出一幅长歌远行的图景,表达了离别时的迷茫与不舍。诗人站在枫桥旁,望着断桥
舟中寄怀吴去疑 不见江南人,遥望江南云。 后云气光晶,前云行逡巡。 逡巡行复止,依依如恋群。 物态有如此,余益思故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船上怀念远方的朋友吴去疑所写。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不见江南人”,诗人通过“不见”这个词,表达了对江南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江南人”可以理解为吴去疑或者与他有着深厚友情的人。 次句“遥望江南云”
哀羊裘为孙八赋 孙八壮年已白头,十年歌哭古扬州。囊底黄金散已尽,笥中存一羔羊裘。 注释:孙八:这里指的是一位姓孙的人,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十年歌哭古扬州:他在这十年里经历了很多悲伤和痛苦。囊底黄金散已尽:他的钱财已经用光了。笥(bì):竹箱或木箱。羔羊裘:这是一件羊皮做的衣物。 译文:孙八这个年岁已经不小了,他已经经历了许多年的悲欢离合。他的手中空空如也,所有的财富都已经用光了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出城江水大,雨歇开夕阳” - 注释: 城外的江水显得宽广浩渺。雨停后,夕阳洒在水面上,波光粼粼。 -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为送别场景增添了一抹诗意。 2. “程生携妻子,归去东台场。” - 注释: 程生(即程翼士)携带着妻子一同回家。 - 赏析: 这句表达了程翼士及其家庭的和谐与幸福,同时暗示了离别的不舍和期待重逢的情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