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注释】庚寅、辛卯:都是指年。 “刚是行年四十来”,刚:刚刚,才;行年:年龄,这里指四十岁。 “不堪人事首重回”,不堪:不能忍受、经受不起。 “出世毋嫌晚”,出世:出家为僧。 “兹辰降母胎”,兹:这个,这里指这个年;辰:指干支纪年的年份,如甲子、乙丑等。 【赏析】此诗写自己四十岁方始出家为僧,与一般出家人不同。 诗的前两句说,才刚刚到了四十岁,就又回到了世俗中。后两句则表示庆幸和欣慰
【注释】 1.《行路难》: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内容多抒写作者在政治、事业、爱情上遭受重重阻碍时的感慨和愤懑,以及由此产生的抑郁不平之气。 2.庚寅:指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8年)。辛卯:指唐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安史之乱平定。 3.寄去:指寄出家书。家书:家信。 4.口信:口信字。信:书信,即家书。 5.凭:凭恃,凭借。 6.故园:故乡。 7.兄弟:这里指作者自己。 8.休痴望
注释: 严城:高大的城墙。背日:面向太阳,形容太阳落山时的景象。客心哀:指诗人内心的悲伤。往事凄凉:回忆过去的事情,感到悲哀和凄凉。对劫灰:面对被烧毁的痕迹。江右:指江西省一带地区。岭南:指广东省一带地区。千古恨: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永久的遗憾。郁孤台:位于江西赣州市,是古战场遗址。 赏析: 这首诗以“行路难”为题,抒发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感受和思考。首句“严城背日客心哀”,描绘了一幅夕阳下的城市景象
注释:城上的铜钟在夜晚发出轰鸣声,传说这是因为龙的精气所化。龙在一夜之间摩空而去,不再与人间相告五更天。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城上钟鸣和龙去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的担忧和对未来命运的思考。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传统的深刻理解
【注释】 1. 行路难:乐府《杂曲歌辞》的篇名。这里泛指诗题。 2. 其四十二:这是第四十二首。 3. 庚寅、辛卯:纪年。指宋理宗淳祐七年(1242)。 4. 深巷:幽僻的小胡同。 5. 叩柴荆:敲门。 6. 问姓:打听姓名。 7. 开门半日惊:半天,形容时间之长。 8. 痴儿:愚笨的孩子。 9. 寻得已随行:找到了就跟着去。 【赏析】 此为诗人隐居乡村期间所作。诗人自述自己隐居农村
注释:急水回舟认此村,两株榕树覆山门。诗笺壁上张如旧,犹带伤秋泪点存!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全诗共四句,每一句都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急水回舟认此村”,诗人在急流中划桨,突然发现前方有一个小村庄。他立刻调整方向,向那个小村庄驶去。这里的“急水”指的是湍急的水流,而“回舟”则是指回到自己的船。诗人通过这两个动作,表达了他对这个小村庄的好奇和喜爱之情。 “两株榕树覆山门”
```text 三年习气已消磨,曾约东还此再过。 古寺烧残老僧死,留予一顶教谁摩? ``` - 释义: - 三年习气已消磨:形容自己经过长时间的磨练,过去的坏习惯和恶习已被克服或消除。 - 曾约东还此再过:表示曾经约定在某个时间回到这个地方重聚。 - 古寺烧残老僧死:描述了一座寺庙因火灾而毁,只剩下残破的遗迹;同时提到一位老僧人因为火灾死去。 - 留予一顶教谁摩:意味着留下这顶旧帽子给后人
《行路难》其三十八(庚寅、辛卯)是明末清初著名诗人钱澄之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该诗逐句的翻译和赏析: - 诗句: 江村竞渡鼓声新, 卧病惊闻初度辰。 莫道五丝难续命, 看予几度再生身。 - 译文: 在江边的村庄里,人们正在举行龙舟竞赛,鼓声震天响。 我卧病在床,突然听闻今天是农历五月十五,也就是我的生辰。 别以为五色丝线难以延续生命,看看我经历过多少次生死了! - 赏析:
【注释】 逆旅:旅店。 迷:迷路。 同乡别驾妻:指作者的表兄李远的妻子,是作者表兄的妻子。同乡:同一个县里的人。别驾:州郡长官的佐吏。 【赏析】 这首诗写一位游子在外漂泊,与妻子分离,寄寓在旅店中,与妻子相见,又因妻子是同乡人而感到亲切,但终因妻子被丈夫接回家而不得不离开,表达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意境凄清哀婉,风格清新淡雅
【注释】庚寅:农历五月。辛卯:农历五月。江村:即江南农村。树阴阴:树荫。禾新:稻刚成熟。客途:旅行在外的旅途。孺子:小孩。麻鞋破脚:指穿着破旧的鞋子。 【赏析】《行路难》共三十六首,为乐府旧题,属《杂曲歌辞》。这是其中的第三十三首。此诗是一首写旅人途中遭遇的诗。诗中写在初夏时节,江南水乡的农民,稻谷刚刚成熟,而旅人却还在外奔波,十分辛苦。诗人同情他们,并描写了他们的艰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