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美人
【注释】 踏莎美人:词牌名。 梁汾:作者好友,字子美。 烟深处:指深山中。 骊歌:骊歌曲名,泛指离别之歌。 松风:古琴曲名。 双鲤:指书信或诗篇。 玉骢(cóng):马名,代指骏马。 小红桥:地名,位于今北京市海淀区。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人与梁汾的情谊深厚,此次分别,又难分难舍,于是借景抒怀,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上片“镜里遥山,忆中云树”,起句写目送行舟渐远直至消失的景象
踏莎美人冬日喜接毕素溪夫人札,填此寄怀 灯吐红英,雀喧碧树。瑶华远赠加餐语。心随江水向东流。记得桂花香里、棹扁舟。 注释:踏着青草,看到灯光映照在花朵上,鸟儿在树上欢快地歌唱,这美景让人心生愉悦。远方的人将美好的礼物赠送给诗人,希望他能够品尝美食,享受生活。诗人心中充满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如同江水向东流淌一般,永不停歇。回忆起过去在桂花盛开的秋天时,乘坐小船在湖面上荡漾,欣赏着美丽的风景
踏莎美人 又七月看锡山燃灯,和表姊微润侵衣,嫩凉生树。星桥一簇山深处。青帘翠袖几相招。赢得片帆欲挂、又停桡。 小阁松风,幽窗蕉雨。与卿梦里还同语。漫投双鲤付轻潮。问取明朝乌鹊、再填桥。 注释: 踏莎美人 :词牌名,此为第一首。 又七月看锡山燃灯,和表姊 :再次七月初七看灯,和表姐一起。 微润侵衣,嫩凉生树。星桥一簇山深处 :微风轻拂着衣裳,清凉的夜风吹得树枝上的叶子沙沙作响。在星河般的桥梁附近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结合诗句内容来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及思想倾向。要联系上下文来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同时要注意分析诗歌的手法特点以及艺术效果。此题要求赏析诗中“夫君家塾说书回”一句,注意“夫君”“家塾”“说书”等词语。 【答案】 译文:竹篱外面有梅花,柳树之间有明月。何况还有泉水在流淌的声音呢。我提着茶壶,掩上门,好教小孙子学几句唐诗。
寂寞空山,飘零大树。 当年相国曾游处。 我来圮上手频招,犹望英雄人物再停棹。 废院观泉,荒祠听雨。 独深凭吊和谁语。 海田变易任风潮,且喜重还仆射旧时桥
绿映波光,碧连岚影。 春工绘出郊原景,芳菲又遂岁华新。 换却一番裙屐踏青人。 南浦魂销,西堂梦醒,采香无复年时兴。 天涯何处望王孙,最恨萋萋没尽马蹄痕
细瓣霏黄,片痕凝翠。 月凉引得愁来聚。 璚帘掩映已经时。 可喜香多花重少人知。 沉醉千杯,娉婷一树。 等闲不怕风兼雨。 劝君折共旧哥瓷。 只怕秋香传递有新词
纳兰性德的《踏莎美人》——清明时节的诗意描绘 在文学的世界里,有这样一首词,它以独特的笔触和深情的描绘,将一个春天的景象、一个女性的心事,以及一种游春的情感,都细腻地勾勒出来,这便是纳兰性德的《踏莎美人》。 纳兰性德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尤其擅长用词表达对生活、自然与情感的独特见解。在他的词中,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
拾翠归迟,踏春期近,香笺小迭邻姬讯。樱桃花谢已清明,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 浅黛双弯,柔肠几寸,不堪更惹其他恨。晓窗窥梦有流莺,也觉个侬憔悴、可怜生
湿翠群山,柔丝几树,当年倾国曾来处。前溪溪畔是谁招,觅个藕花丛里、暂停桡。 烟霭横空,露华如雨,催归却讶舟人语。西南风紧上轻潮,待得月明同倚、水仙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