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美人
【注释】 1. 踏莎美人·喜复李公桥:踏莎美人,词牌名,又名“忆秦娥”、“一落梅”。李公桥:在今江苏无锡。 2. 寂寞空山,飘零大树:形容李公桥周围环境荒凉冷落,树木被风吹得四处飘扬。 3. 当年相国曾游处:相国,指丞相。李公桥附近曾经是丞相的游历之地。 4. 我来圮上手频招:我来到李公桥时,看到有人在那里招呼。圮上,倒塌的桥上。 5. 犹望英雄人物再停棹:希望有英勇的人物再来此地停留。棹,船桨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辛弃疾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踏莎美人 春草 1. 绿映波光,碧连岚影。 - 这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绿草如茵,水面上的波光与远处山峰的影子相映成趣。 2. 春工绘出郊原景,芳菲又遂岁华新。 - 这里的“春工”指的是春天的创造力,它描绘了郊野的原野景色,春天到来使一切都焕发了新的生机。 3. 换却一番裙屐踏青人。 - “换却”意味着更换或转变
踏莎美人·桂花同王子展赋 细瓣霏黄,片痕凝翠。 月凉引得愁来聚。 璚帘掩映已经时。 可喜香多花重少人知。 沉醉千杯,娉婷一树。 等闲不怕风兼雨。 劝君折共旧哥瓷。 只怕秋香传递有新词。 注释: - 细瓣霏黄:形容桂花花瓣细腻,散发着淡淡的黄色光辉。 - 片痕凝翠:桂花的花瓣上还残留着露水的痕迹,使它们呈现出翠绿色。 - 月凉引得愁来聚:夜晚的月光清凉,引发了人的愁绪。 - 璚帘掩映已经时
踏莎美人译文: 凉意透入纱衣,冷风吹起玉案。 轻轻摇曳着如梦般飘散的绿意。 明亮的帘幕下,烟雾般的影随风而动,仿佛是瘦弱的风丝在舞动。 依旧有莺鸟的忧愁和燕子的怨恨,让人感到可怜。 月色下的眉痕,如同约定的信件,兰草的香气被裁剪成书信的文字。 双鱼似乎明白是人归的信使,它们游动的方向似乎指向家的方位。 纤细的云彩像水一样流动,仿佛触及了那遥远的天涯。 轻声嘱咐着啼鹃的软语
【注释】 1. 拾翠归迟,踏春期近:拾翠,指春天里采摘新绿植物。归迟,归来晚了。踏春期近,春天来临了。 2. 香笺小迭邻姬讯:香笺,用香料浸过的纸制成的书信,通常用于传递情意。小迭,是折叠。邻姬,邻居的少女。讯,询问。 3. 樱桃花谢已清明:樱桃花已经凋谢,清明节到了。 4. 何事绿鬟斜亸、宝钗横:绿鬟,女子黑色的发髻。斜亸,倾斜下垂。宝钗,古代妇女头上的一种装饰物。横,这里指垂落下来。 5.
【赏析】 这首小令以写景抒情的笔法,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情怀念。词中“踏莎”四句,描写了一幅清幽雅致的秋夜图景。上片写月下思妇独坐孤馆,思念远人;下片则写思妇梦中与所思之人相聚,情深缱继。全词以写景为主,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婉转地抒发了作者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踏莎”,指在青草地上行走。“瑟鼓”,指击瑟。瑟是古代弹拨乐器,有二十五弦,其形制类似今天的竖琴。这里借指弹奏瑟的人。“青峰”
【注释】 1. 踏莎美人:又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 吴伯成:名皋,字伯成。元代词人,曾任翰林院编修等职。 3. 听梧轩:即听梧桐轩,位于杭州灵隐寺。 4. 方邵村、秦对岩:都是词人的友人。 5. 斋阁:书房。 6. 香泉:书房里的水井,常用来象征学问。 7. 岩扉:岩石门,指灵隐寺。 8. 西飞:指南归的雁。 9. 金华殿上闻高语:在金华殿上聆听皇帝或大臣的高谈阔论。 10. 重招
【诗句解释】: 1. "吹落瑶华,折残琼树":这里的“瑶华”指的是美丽的花朵,而“琼树”则是指高耸入云的大树。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喜爱和留恋之情。 2. "魂兮可忆相逢处":这里的“魂兮”是一种古代文言文表达方式,意为“你的魂魄”。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相遇之地的怀念。 3. "枕涛亭下旧曾招":这里的“枕涛亭”是一个地名,可能是诗人曾经去过的地方
踏莎美人 湿翠群山,柔丝几树,当年倾国曾来处。前溪溪畔是谁招,觅个藕花丛里、暂停桡。 烟霭横空,露华如雨,催归却讶舟人语。西南风紧上轻潮,待得月明同倚、水仙桥。 注释: - 踏莎美人:词牌名,本词为作者自度曲。 - 湿翠群山:形容山色被雨水打湿后显得更加翠绿。 - 柔丝几树:形容树枝垂挂着细长柔软的柳条。 - 曾经来处:指的是这里曾是那位美女曾经游玩的地方。 - 前溪溪畔:指的是溪流旁边的岸边
【注释】 1. 踏莎美人:词牌名。 2. 六桥:指杭州西湖的六座桥梁(白堤、苏堤、杨公堤、锦带桥、断桥、宝石流霞桥)。 3. 渺渺风帆:帆如烟云般缥缈。 4. 凄凄烟树,望中便是侬行处:望见烟树,就知道是归途。 5. 羁魂别后若相招,分付采菱歌畔、木兰桡:被羁留的魂魄啊,离别之后如果相逢,请将此信交与采菱女,让我在木兰船上唱着《长恨歌》。 6. 翠被浓香,青帘细雨,依然坐对篷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