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鼓青峰,歌翻绛树,无言忽到分襟处。袜罗冰尽手频招,安得千层铁锁、截轻桡。
醉缬凝酥,啼珠冻雨,晓钟时节围炉语。离情欲寄浙江潮,其奈客程偏指,坠钗桥。
【赏析】
这首小令以写景抒情的笔法,表达了作者对妻子的深情怀念。词中“踏莎”四句,描写了一幅清幽雅致的秋夜图景。上片写月下思妇独坐孤馆,思念远人;下片则写思妇梦中与所思之人相聚,情深缱继。全词以写景为主,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含蓄婉转地抒发了作者对妻子的深切思念之情。
“踏莎”,指在青草地上行走。“瑟鼓”,指击瑟。瑟是古代弹拨乐器,有二十五弦,其形制类似今天的竖琴。这里借指弹奏瑟的人。“青峰”,“绛树”,都是山名。“歌翻”,指歌唱。“分襟处”,指离别时分手的地方。
“袜罗冰尽手频招”,意谓袜子冰凉,用手不断招呼。“袜罗”,形容袜子之滑。“冰尽”,犹言冰消,指脚上冰凉的感觉消失。“手频招”,即不停地挥手招呼。
“醉缬凝酥”,意谓醉醺醺地裹紧酥衣。“醉缬”,形容醉得昏昏沉沉的样子。“凝酥”,指用酥油包裹身体取暖。这一句写女子因思念丈夫而失眠,以致身体发冷,便裹紧酥衣取暖。
“啼珠冻雨”,指泪水像雨水一样凝结。“啼珠”,本指眼泪,这里形容泪流如雨。“冻雨”,指冰冷的雨滴。“晓钟”,指早晨报时的钟声。这一句描绘了一个凄清的画面:一个女子在寒冷的夜晚,孤独地坐在窗前,听着晨钟暮鼓的声音,不禁潸然泪下。
“离情欲寄浙江潮”,意谓离情难以寄给浙江的潮水带去。“浙江”,指浙江省。“潮”,指潮水。浙江潮是钱塘江的潮汐现象,古人多用以比喻离别之情。这一句表达了女子对丈夫远行的无奈和哀怨,她希望丈夫能将离情寄托给潮水,让他能够感受到自己的思念之情。然而,现实却让她失望了,她的离情无法通过潮水传达给丈夫。
“其奈客程偏指,坠钗桥”,意谓奈何丈夫的行程偏偏指向了杭州的西子湖畔,那里有一座美丽的玉簪桥。“其奈”,意为无可奈何。“客程”,丈夫的旅途行程。“坠钗桥”,指的是杭州的玉簪桥,这是杭州西湖十景之一。相传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杭州为官,他与友人泛舟西湖,来到玉簪桥畔,见桥下碧波涟漪,岸边垂柳依依,景色秀丽宜人,便作诗一首《钱塘湖春行》。诗中有这样两句:“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后人据此画成一幅名为《断桥》的图画,并流传至今。玉簪桥因此而得名。这一句表达了女子对丈夫远行的担忧之情,她担心丈夫的路途太过遥远,而自己又无法亲自送行,只能在梦中与丈夫相会。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她只能在梦中与丈夫相聚,而无法真正实现这一梦想。
整首词通过对月夜思妇的形象刻画和梦境中的重逢场景描绘,展现了一种凄美的意境之美。它既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又展示了思妇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以及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和向往。同时,词中还蕴含着对人生无常、世事沧桑的深沉感慨,使整首词更加富有哲理意义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