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
叵奈挥毫李白,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掌握,以及语言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求学生在理解诗词内容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词中的关键意象,体会词中的关键词语所传达的感情色彩,从而准确理解词意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疑是杨妃在,怎脱马嵬灾?曾与明皇捧砚来,美脸风流杀。”这三句诗的意思是:难道真的是杨贵妃回来了吗?怎么能摆脱那灾难呢?以前她曾经与唐玄宗一起捧起砚台,那时她的容颜美丽,风度迷人。赏析:此词以《长恨歌》为蓝本来写,但词人却从另一个角度去描写,即通过侧面烘托,写出了杨贵妃的美色和才艺。上片由怀疑开始,下片则直抒胸臆,用笔极为巧妙。
【答案】
“疑是杨妃在”:诗人疑神疑鬼地猜测眼前之人是否杨贵妃。“怎脱马嵬灾”:怎么可以摆脱这灾难呢?“曾与明皇捧砚来”:以前也曾陪伴过唐玄宗捧起文房四宝来。“美脸风流杀”:她的脸真是美丽动人极了!“叵奈挥毫李白”,无奈之际挥毫泼墨的是李白,“觑着娇态”,看着杨贵妃的娇态不禁心动,忍不住要赞美一番。“洒松烟点破桃腮”:松烟似的墨迹溅到了杨贵妃的脸颊上。
译文:难道真的是杨贵妃回来了吗?怎么能摆脱那灾难呢?以前她曾经与唐玄宗一起捧起文房四宝来。她的脸真是美丽动人极了!无奈之下挥毫泼墨的是李白,看着杨贵妃的娇态不禁心动,忍不住要赞美一番。松烟似的墨迹溅到了杨贵妃的脸颊上。
赏析:此词以《长恨歌》为蓝本来写,但词人却从另一个角度去描写,即通过侧面烘托,写出了杨贵妃的美色和才艺。上片由怀疑开始,下片则直抒胸臆,用笔极为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