敝裘尘土压征鞍,鞭丝倦袅芦花。弓剑萧萧,一径入烟霞。
动羁怀、西风木叶,秋水蒹葭。千点万点,老树昏鸦。
三行两行,写长空哑哑,雁落平沙。曲岸西边,近水湾、渔网纶竿钓槎。
断桥东壁,傍溪山、竹篱茅舍人家。满山满谷,红叶黄花。
正是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
【注释】
敝裘:破裘。尘土:指风尘。压征鞍:压在马背上。鞭丝:马鞭上系着的缰绳。倦袅:疲乏下垂的样子。芦花:芦苇的花。弓剑萧萧:形容秋天景色萧瑟凄凉。老树昏鸦:指天色已晚,乌鸦归巢。千点万点:指秋叶飘落的景象。长空哑哑:指秋天的风声。雁落平沙:大雁落在沙滩上。曲岸西边:弯曲的河岸边西面。近水湾:靠近水流的岸边。渔网纶竿钓槎:渔夫使用钓鱼竿、鱼钩和木筏来捕鱼。断桥东壁:断桥的东边墙壁。傍溪山:靠着溪流山崖。竹篱茅舍:用竹子和茅草搭建的小屋。满山满谷:到处都是。红叶黄花:指深秋时节的树叶和菊花。正是:此时正是,此时。凄凉时候,离人又在天涯:离别的人正处在凄惨的时刻,而自己又远在千里之外。
【译文】
破旧的皮衣被风吹得尘土飞扬,马鞍上挂着的缰绳和箭都显得疲惫不堪。秋风中那支长箭、一支短箭都仿佛在叹息,一径小路通向烟霞之中。动着我的羁旅情怀,西风中那些落叶、蒹葭都在摇动。无数落叶飘飞,树上已经没有几片叶子了。
三两行文字,写出了天空的寂静,雁群从平沙落下。弯曲的河流两岸,西边都是人家。近水的那边,渔夫正在用鱼竿、鱼钩和木筏捕鱼。断桥边的墙壁,靠近溪流山崖,有一座用竹子和茅草搭建的小屋。深秋时节,满山满谷都是红叶和黄菊。
此时正是凄冷的季节,离别之人又在遥远的天涯。
【赏析】
这首词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名篇之一,全词通过写景抒发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旅途中的孤独寂寞之感。全词以“双调·百字折桂令”为基本框架,采用典型的起兴手法,将词人的情感寄托于自然景象之中,展现了一幅秋色图。通过对大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出词人内心深处的悲凉和对故乡的思念。
首句“敝裘尘土压征鞍”,描绘了词人身披破旧之袍,背负尘土,骑着马儿远行的艰辛情景。接着“鞭丝倦袅芦花”,则表现了旅途上的疲态与困顿,以及马鞭上系着的缰绳因长时间使用而变得松散无力。这两句通过对服饰和坐骑的描述,营造出一种苍凉、孤独的氛围。
“弓剑萧萧,一径入烟霞。”词人进一步描写了他手持弓箭,身着战袍,沿着一条小径深入到了烟雾弥漫的山林里。这里的“弓剑”象征他曾经征战沙场、历经磨难的人生经历;“萧萧”则表达了他内心的孤寂与落寞。整个画面充满了悲壮与苍凉之感。
“动羁怀、西风木叶,秋水蒹葭。”词人继续展开联想,西风吹动着他的思绪,眼前一片萧瑟的秋景映入眼帘。那飘落的树木、摇曳的芦苇,无不勾起他对故乡的回忆与感慨。这里,词人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秋风、木叶、蒹葭等自然景物赋予了情感色彩,使整首词更具诗意与意境。
“千点万点,老树昏鸦。”最后一句更是以夸张的笔法描绘了夕阳下的树林景象。无数落叶在空中飞舞,树上已经没有了叶子。这一景象既体现了秋天的萧瑟气息,也寓意着词人年岁已高,人生如梦。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表达,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漂泊天涯、内心孤独而又充满乡愁的词人形象。同时,词中所蕴含的历史沧桑感和人生哲理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