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恶岂不察,凿垣植蒿蓬。
而此庭前菊,锄灌少人工。
此物抱至洁,有似楚两龚。
留香待严凛,意与烈士同。
粪土笑伯始,金钱鄙邓通。
千载一元亮,舍此将安从。
诗句释义与译文:
- “好恶岂不察,凿垣植蒿蓬”: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事物好坏的敏锐观察力。他看到有人在庭院前种植了菊花,却忽略了其背后的劳动和价值。这里的“蒿蓬”指的是野草,用来形容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 “而此庭前菊,锄灌少人工”:尽管庭前的菊花被精心照料,但其背后可能缺乏足够的努力和支持。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表面光鲜背后可能存在的问题的担忧。
- “此物抱至洁,有似楚两龚”:诗人将菊花的品质比作历史上两位著名的贤人——屈原(屈原)和龚胜(龚胜)。屈原在楚国时,因直言进谏而被排挤,最后投汨罗江自尽;龚胜则因直言不讳,得罪权贵,同样遭遇悲剧。这暗示了诗人对那些坚持自己原则、不畏强权的人的赞赏。
- “留香待严凛,意与烈士同”:菊花在严冬到来之前开放,散发出香气,等待着严寒的到来。这与那些在困难时期仍坚持自己的理想和原则的人们相呼应。这里的“烈士”指的是那些为了正义事业而牺牲的英雄人物。
- “粪土笑伯始,金钱鄙邓通”:诗人在这里批评那些只看重物质利益、轻视道德品质的人。他认为这些人的行为就像对待粪土一样,不值得尊重。这里的“伯始”指的是西汉的公孙弘,曾以清廉著称;“邓通”则是汉代的邓通,因为贪财而被赐死。
- “千载一元亮,舍此将安从”:诗人在这里强调了自己的价值观,认为只有像诸葛亮这样的清正廉洁、不为金钱所动的人才是值得追随的楷模。这里的“元亮”指的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他的事迹被后世传颂,被视为楷模。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和反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一些人的行为的不满和批评。他用历史人物来比喻当前的社会现象,既展现了诗人的历史情怀,也体现了他对正直和清廉的推崇。整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