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南北峙,四水贯此州。
登临岂不嘉,出门自寡俦。
客乡几重九,岁月如奔流。
萧然具果饮,聊以散百忧。
平生和陶集,韵高乃敢酬。
乃复咏歌之,岁晚葆姱修。
【注释】
东坡:苏轼的字。
九日尊俎萧然有怀宜兴高安诸子侄和渊明贫士七首:指王巩于元丰二年(1079)九月九日在宜兴与苏、黄诸子侄相聚饮酒时作此诗,因和之七首。陶渊明:东晋人,以田园生活著称。
两山南北峙:指宜兴县西南的南、北二峰对峙。
四水贯此州:指太湖水系流经宜兴境内。州:古代对一地的美称。
登临岂不嘉:登高远眺,自然风光是令人愉悦的。
出门自寡俦:离家出外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相伴。
客乡几重九,岁月如奔流:在异乡度过了几个重阳节,时光荏苒,岁月匆匆。
萧然而具果饮,聊以散百忧:形容心情抑郁,但借吃果饮来排遣忧愁。
平生和陶集,韵高乃敢酬:苏轼一生喜爱陶潜,常以陶诗为题材创作诗文,这里说自己虽然不敢与陶渊明比肩,却也要仿效他写一些韵律高昂的诗歌。
乃复咏歌之,岁晚葆姱修:还是写诗唱歌来抒发情怀,希望随着年岁的增长保持端庄美好。
【赏析】
《九日尊俎萧然有怀宜兴高安诸子侄和渊明贫士七首》是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九月九日,苏轼在宜兴同友人王巩等人聚会饮酒后即席所作的七绝诗。此诗作于诗人游宜兴期间,时值重阳佳节,王巩邀请苏轼及子侄辈同饮,并赋七言律诗以和。诗人虽无酒肴相随,但有高朋相伴,心情颇为舒畅。诗人感慨光阴荏苒,人生易老,因而发出“萧然具果饮,聊以散百忧”的感叹。全诗语言平实,情感真挚,表现了诗人在重阳佳节中畅叙友情、抒发志趣的心情。
第一联“两山南北峙,四水贯此州”,点明宜兴县的地理形势。宜兴地处江南丘陵地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境内有苕溪、洮溪等大小河流纵贯,形成了“三山鼎立”,“六水纵横”的特殊地貌。
第二联“登临岂不嘉,出门自寡俦”。诗人登高远眺,自然美景令人心旷神怡,但他出门在外没有知己朋友陪伴,感到孤独寂寞。
第三联“客乡几重九,岁月如奔流”。诗人身在异乡度过了几个重阳节,时光荏苒,岁月如同奔腾的江水一样逝去。
第四联“萧然具果饮,聊以散百忧”。面对清冷的山水,诗人只好借食果饮来缓解内心的愁苦。
第五联“平生和陶集,韵高乃敢酬。”诗人说平生酷爱陶潜,常常模仿他写一些韵律高亢的诗歌。
第六联“乃复咏歌之,岁晚葆姱修”。诗人还是用诗歌来抒发自己的情怀,希望自己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保持高尚美好的品质,成为不老的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