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邦自是高阳里,陈太丘家好孙子。
十年闭户养隽声,我先子后一时起。
前时送兄今送弟,彩衣拜亲亲为喜。
人言昆令而季强,羡君清标如玉峙。
善和尚有千卷书,一一穷探亲夜几。
新诗那更翻手成,便当拾芥取青紫。
小营甘旨束书去,且烦私淑青衿士。
天公应念友于情,任国相望才尺咫。
苏州明白照两县,正好高吟清影里。
吴江定作对床留,笑隔垂虹脍鲜鲤。
托好我已三世深,待老敢当二生侍。
萧萧风雨起送客,万里飞鸿看双眦。
端明老子旧家声,一举先鞭从此始。
【译文】
此邦自古出高才,陈太丘家的好孙子。
十年闭门养声名,我子后来居上位。
前时送兄今送弟,彩衣拜亲喜气生。
人言昆陵令而季强,羡慕你清标如玉峙。
善和尚有千卷书,一一穷探夜读书。
新诗那更翻手成,便当拾芥取青紫。
小营甘旨束书去,且烦私淑青衿士。
天公应念友于情,任国相望才尺咫。
苏州明白照两县,正好高吟清影里。
吴江定作对床留,笑隔垂虹脍鲜鲤。
托好我已三世深,待老敢当二生侍。
萧萧风雨起送客,万里飞鸿看双眦。
端明老子旧家声,一举先鞭从此始。
【注释】
“常熟”:古地名,今属江苏。
“此邦自是高阳里”:“此邦”,指常熟。“高阳里”,古代地名,在今江苏无锡西南。《论语》中有孔子说“君子不重则不威”。《史记·陈涉世家》:“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这里用此事来表明陈正德的才华和地位。
“陈太丘家好孙子”:陈家有好儿孙,即指陈正德。
“十年闭户养隽声”:十年闭户修养,培养自己的才能。“隽声”指杰出的才能。
“我先子后一时起”:我的先人比我晚一点成名。
“彩衣拜亲亲为喜”:穿上彩色的衣服给亲人叩头,表示喜悦的心情。
“人言昆令而季强”:人们说这个昆陵令(陈正德)很强大。“昆陵令”,指常熟知县。“季强”,指陈正德比较强的才能。
“善和尚有千卷书”:善和尚有很多书可以读。“千卷书”,多指经书、书籍很多。
“一一穷探亲夜几”:一一详细地探索到深夜。“穷探”,穷尽。“亲夜几”,指亲自深夜研读。
“新诗那更翻手成”:新的诗歌怎么一翻手就能写出来呢?这里的“新诗”,指自己写的新诗。“翻手成”,形容事情容易办到。
“便当拾芥取青紫”:就应当像拾芥那样轻易取得高官厚禄。“青紫”,指高官。
“小营甘旨束书去”:为了读书,不得不把饭食和书装在一起。“甘旨”,可口的食物。“小营”,指读书。
“且烦私淑青衿士”:并且要麻烦你们这些受过私塾教育的人。“私淑”,私下学习。“青衿”,古时学生所穿衣服,借指学生。
“天公应念友于情”:上天应该记念我们之间的友谊之情吧。“天公”,指上天。“友于”,指兄弟姊妹间的友爱。
“任国相望才尺咫”:国家宰相的位置相距不过三尺之地。
“苏州明白照两县”:苏州城明亮照耀着两县。
“正好高吟清影里”:正好在清幽的月光之中高歌吟咏。
“吴江定作对床留”:吴江郡一定让我做他的宾客,并让我留下来和他同住一床。
“笑隔垂虹脍鲜鲤”:笑着隔着一道垂虹桥吃新鲜的鲤鱼。这句写两人的情谊深厚,如同垂虹桥一样相隔很远,但心意相通,共同分享美食之乐。“垂虹桥”,传说中一座横跨长江的桥梁,位于吴江境内。
“托好我已三世深”:请你照顾我我已经有三十多年了。“三世”,三十年。
“待老敢当二生侍”:等我老了,愿意做你的两位弟子侍奉你。“二生”,指两个学生或学徒。
“萧萧风雨起送客”:萧萧风吹雨打起来送客人。
“万里飞鸿看双眦”:千里之外,看着鸿雁飞过,眼中充满了离别的泪水。
“端明老子旧家声”:我的父亲以前很有声望。“端明”,指父亲曾任翰林学士等职。
“一举先鞭从此始”:这一次科举考试一举高中,从今以后就可以开始做官了。“先鞭”,指领先。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作者与友人陈正德分别时赠以七言古诗表达对朋友的祝福和勉励。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