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舟初动,山林兴讵忘。
已荒陶令菊,未种武侯桑。
对酒云千里,怀家雁几行。
今朝小儿女,个个紫萸囊。
【赏析】
《桑字》是一首描写农村秋收情景的诗。
首联写诗人在江海舟上初动,即感到江海之浩荡,山林之幽深,不禁兴高采烈。这两句中,“动”与“忘”二字一抑一扬,写出了诗人由动而静的心境变化。
颔联承前意而发,点明自己虽已年老体衰,但志犹未改,仍想效法陶公种菊和武侯种桑来体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荒”,指已经荒芜;“讵”,岂;“未”,表示程度。
颈联写诗人看到家乡的亲人正忙着收晒秋菜,便借酒消愁,寄托思乡之情。“万里”,形容家国两地之遥。
尾联写诗人看到小儿女个个都把紫红的茱萸做成香囊,想到他们离家在外,不能回家,更添忧愁,遂作《桑字》。“个个”,泛指每一个。
全诗以“桑”为中心,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物,生动地描绘出一幅秋日农家劳动丰收图,同时抒发了其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注释】
江海:指长江、大海。
舟:船。
陶令:晋代人谢安,曾任东晋宰相,隐居于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西南)东土门之旁,号东山。他种菊自娱,故后人称他为陶渊明,这里用以比喻隐居山林的隐士。
武侯:诸葛亮,蜀汉丞相,时人尊称他为卧龙先生,这里用以喻指隐居的隐士。
云:此处用作动词,意为“看着”。
怀:思念。
雁:指大雁。古人有鸿雁传书之说。
紫萸囊:用菊叶做成的荷包。
赏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当时诗人已辞官归田,退居江湖之中。这首诗便是诗人闲适无事之时写的。
开头两句写诗人乘船在江海之上,初见江海浩淼、波涛滚滚,顿感心胸为之开阔。接着诗人想到自己年老多病,却仍然怀着报效国家的志向。“江海舟初动,山林兴讵忘”,这两句中,“动”与“忘”二字一抑一扬。江海舟上初动,就感到江海之浩荡,山林之悠远。这种感受,既反映了诗人的壮阔胸襟,又透露出他的孤寂落寞。这孤寂落寞,正是诗人晚年心境的表现。“已荒陶令菊”,陶令是指晋人陶潜,曾作过太守。他的菊花开得特别茂盛。诗人说自己已像陶潜般荒废自己的菊园,可见自己已年逾古稀,不再像当年那样豪情壮志,而是老态龙钟了。“未种武侯桑”,武侯是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他曾经躬耕于陇亩,并亲自种过桑树。诗人说自己没有像他那样去种桑树,说明他虽然还想要效仿古代隐者,但却力不从心。
“对酒云千里,怀家雁几行”,两句写诗人在江海舟上的所见所感。面对茫茫大海,诗人不由得想起家乡,想起家人,于是便举起酒杯对着茫茫大海饮酒,希望海上的云能传达自己对远方家人的思念之情。而此时大雁南飞,也引起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因为大雁是候鸟,每年秋天南飞过冬,所以诗人常常以大雁来代指家人。“对酒云千里,怀家雁几行”一句中,“对酒”与“怀家”相对应,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感;“云千里”与“雁几行”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空灵的意境。
“今朝小儿女,个个紫萸囊。”最后两句写诗人在江海舟上看到的乡村景象。在江海舟上,诗人看到了小儿女们正在用紫红色的茱萸叶包裹着香囊。这是诗人对于乡村生活的回忆和怀念。
全诗以“桑”为中心,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物,生动地描绘出了一幅秋日农家劳动丰收图,同时也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