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东出接西凉,皂盖朱轓陇路长。
五郡人烟无堡塞,千村部落有牛羊。
休屠庭远曾归汉,都尉城荒尚护羌。
四海舆图真浑一,只将声教答时康。

【注释】

送归彦温河西宪使:送给归彦温的一首送别词。河西,今甘肃武威一带。河西宪使,指唐玄宗时期任河西节度使的哥舒翰(字翰之),曾于公元756年击败吐蕃军,收复西凉郡。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黄山南麓,是古代著名的边关。东出接西凉,指从阳关向东到西凉。

皂盖,黑色的车顶。朱轓(yú),红色的帷幔。陇路,即陇山道路。

五郡(州郡)人烟,指甘肃、青海一带的汉族居民点。堡塞,城垒。牛羊,指牧群中的牲畜。

休屠,古国名,在今新疆轮台县境内。《汉书·西域传》:“(乌孙)西南通大宛。……又西南与康居接,而与大月氏大同。”汉宣帝时,曾归附西汉,东汉时为匈奴所破。都尉,汉代郡守的副职。护羌,保卫羌族地区不受侵扰。

四海,指天下或全国。舆图,地图。浑一,统一。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为友人归彦温饯行之作。诗人借送别之际,对友人寄予了深厚的情谊和殷切的期望。诗中写景,既写出了边地荒远荒凉的景象,更写出了边地人民生活的艰辛;写情,既有对故友的思念之情,更有对友人前途的关怀之意。全诗语言质朴,意境苍凉,格调悲壮。

首句“阳关东出接西凉”,以阳关为界,将整个边地分划为东西两部分,这既是地理上的描述,也是情感上的抒发。阳关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70公里处,是历史上丝绸之路南路必经之地。这里地处沙漠边陲,自然条件极为恶劣。“东出”两字不仅表明了地理位置,也暗示了诗人对友人即将踏上征途的不舍之情。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壮美的西凉风光图。从阳关向东望去,是辽阔无垠的西凉郡。这里的山川壮丽、草原辽阔,给人一种豪迈之感。然而,正是这种壮丽景色,却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寂寞和凄凉。

颔联“五郡人烟无堡塞,千村部落有牛羊”,进一步描绘了西凉郡的荒凉景象。这里的“五郡”、“千村”,都是夸张的手法,用以表达诗人对友人离别后这片土地的深深牵挂。诗人用“无堡塞”来形容这里的生活状况,意味着这里的人烟稀少,几乎没有可以供他们居住的地方。而“有牛羊”则表明这里的人们依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活方式,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颈联“休屠庭远曾归汉,都尉城荒尚护羌”,则转向了对友人过去经历的回忆。这里提到了休屠、汉、羌三个民族。休屠,古国名,在今新疆轮台县境内。《汉书·西域传》:“(乌孙)西南通大宛。……又西南与康居接,而与大月氏大同。”汉宣帝时,曾归附西汉,东汉时为匈奴所破。都尉,汉代郡守的副职。护羌,保卫羌族地区不受侵扰。诗人通过对这些历史事件的回顾,既表达了对友人过去经历的认可和尊重,也寄托了他对友人未来能够取得更大成就的期望。

尾联“四海舆图真浑一,只将声教答时康”,则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这里的“四海”,指的是全国、全世界。“舆图”即地图,指的是国家的疆域范围。“真浑一”则是说国家的疆域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统一和完整。诗人通过这样的描述,表达了他对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最后一句“只将声教答时康”,则是对友人的期望和祝福。这里的意思是说,希望你能够用你的才智和才能去实现国家的统一和繁荣,让人民过上幸福的生活。

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充分展现了唐代文人的精神风貌和文化自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