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眼争看楚俗傩,书灯独对汉时驼。
歌声无复渔家傲,处处金章换绿蓑。

【注释】

尘眼:尘俗的目光。楚俗:指楚国民间习俗。傩(nuò):古代的驱鬼逐疫之礼。书灯:古时以蜡烛照明,称“烛”或“灯”。汉时驼:汉代时,人们常用骆驼载物。渔家傲:渔民的豪放歌谣。金章:金色的章服。绿蓑:绿色的蓑衣,捕鱼时所穿的衣服。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与同馆的人游戏时续写前韵而作,表达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首句“尘眼争看楚俗傩”,意为那些世俗之人争相观看楚国的民俗舞蹈。这里的“尘眼”指的是那些被世俗眼光所束缚的普通人,他们只关注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更深层的意义和价值。“楚俗傩”指的是楚国的民间舞蹈,这种舞蹈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和历史底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比“尘眼”和“楚俗傩”,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尊重。

次句“书灯独对汉时驼”,意为诗人独自面对一盏书灯,仿佛看到了汉代时的骆驼。这里的“书灯”指的是读书人用油灯照明读书,象征着知识和文化的传承。“汉时驼”则是指汉代时期,人们常用骆驼来运输货物和人员。通过描绘这一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的敬仰之情。

第三句“歌声无复渔家傲”,意为如今已经听不到渔民豪放的歌谣了。这里的“歌声”指的是渔民们唱出的悠扬歌曲,这些歌曲往往充满了对大海、风浪以及家乡的热爱之情。“渔家傲”则是渔民们特有的一种歌调,它表达了渔民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期望。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这些美好的歌声已经逐渐被遗忘。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这种美好传统的怀念和对现代社会的忧虑。

最后一句“处处金章换绿蓑”,意为到处都能见到金色的官服被换成绿色的蓑衣。这里的“金章”指的是官员们的官印,代表着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绿蓑”则是指渔民们所穿的蓑衣,这种蓑衣是用绿色的布料制成的,代表着渔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通过这一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他认为,虽然现代社会发展迅速,但是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精神层面的追求和价值观念的变化。因此,诗人呼吁人们应该回归到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去,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