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归故里,荒草没柴门。
乡旧仍相见,儿童且不存。
忠清千古事,骨肉一家魂。
痛哭松楸下,云愁白日昏。
【解析】
此诗首句点明“归”,次句写故居已久无主,第三句承上启下,第四句承前意发展,第五六两句写故居的荒废和亲人的不在,末句以痛哭松楸收尾,表达了诗人的悲愤。
【答案】
①过:经过;②柴门:草门。
译文:白发人回故乡,只见荒芜的茅屋,柴门已掩,不见人影。
③忠清千古事:指忠臣被贬后仍忠于国事(或指忠臣被贬后仍忧国忧民)。骨肉一家魂:指忠臣被贬后仍思念家人。
赏析:
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蓝田辋川时所作。王维在长安时曾任右拾遗、监察御史等职,因直言进谏,得罪了唐玄宗,被贬至济州司户参军。此后又迁任太乐丞、虢州天水县尉、给事中等职,但不久又遭罢官。公元746年(唐玄宗开元四年),王维终于结束了长达20余年的政治生涯,回到了他热爱的辋川别墅。本篇即作于此时。
首联“白头归故里,荒草没柴门”。诗人用一“故”字将“故居”与“故里”联结起来,突出了“故居”的荒凉冷落。这荒草萋萋的柴门,曾是诗人儿时玩耍的地方,而今却成了无人知晓的废墟,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颔联“乡旧仍相见,儿童且不存”。“乡旧”指的是昔日的邻里亲朋,而“儿童”则代指自己。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虽然诗人已经白发苍苍,回到了自己的故里,但是,他的老朋友们却都已不在人间,连当年在一起玩耍的孩子们也早已不在,只剩下诗人独自面对着这片荒草萋萋的故居。这种孤独感使得诗人倍感凄凉。
颈联“忠清千古事,骨肉一家魂”。这里,诗人通过“忠”与“骨”、“清”与“一家”这两个关键词组,将诗人的忠诚与高尚品格以及与家人之间的深厚感情联系在一起。诗人以“忠清”二字概括了自己的一生,强调了自己忠于国家、清白正直的品质。同时,他又以“骨肉一家魂”来表达自己对家人深深的思念之情。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也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期许。
尾联“痛哭松楸下,云愁白日昏”。这里的“松楸”指的是坟墓,“云愁”则是形容天色阴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诗人在悲痛地哭倒在自己曾经为之奋斗过的墓地之下,心中充满了对过去岁月的追忆和对未来的担忧。而这种悲痛的心情使得天空中的云彩都似乎变得忧郁起来,太阳也仿佛失去了光彩。
整首诗以“归故里”为题,通过对故居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担忧。诗人以“忠清千古事,骨肉一家魂”为线索,将自己的品质和情感贯穿始终,展现了一个忠诚耿直、深情厚义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