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立天半,苍翠横古今。
断厓三万丈,花落紫烟深。
路蟠一带危,上薄元气侵。
乱霞导飞舄,闲云护行襟。
风岩虎豹穴,泉壑蛟龙吟。
川明散众色,空碧生清音。
仰憩星河次,飞鸟下阶临。
肃然刚风近,仙人抚瑶琴。
立身如此高,人世宁不钦。
苍茫万里色,浩荡一寸心。
期为太清游,不独往山林。

【注释】

华盖山:在浙江省天台县东南,因山顶有五峰,如覆斗,形如华盖而得名。

三山立天半:指华盖山。天半指天边。

苍翠横古今:形容山色苍翠,一年四季,无论春夏秋冬,都笼罩着青翠之色。

断厓:陡峭的悬崖。

花落紫烟深:指花落时,飘落在紫色的烟雾里。

路蟠一带危:路盘旋在山间,十分危险。

上薄元气侵:上面接近了元气。

乱霞导飞舄, 闲云护行襟:乱云像仙人的鞋印一样排列,而白云像神仙的衣服一样保护着行者的心身。

风岩虎豹穴,泉壑蛟龙吟:风吹过山崖,使虎豹出穴;泉水流淌在山谷里,使蛟龙发出吟声。

川明散众色,空碧生清音:山中的水流明亮清澈,能将各种色彩散开。山中的水清澈见底,能产生美妙的音响。

仰憩星河次,飞鸟下阶临:仰望歇息在银河之上,飞鸟从台阶上飞下来。

肃然刚风近,仙人抚瑶琴:四周寂静,只有刚风吹拂的声音;仙人正在弹着瑶琴。

立身如此高,人世宁不钦:自己站立得这么高,世上的人怎么会不敬仰呢?

苍茫万里色,浩荡一寸心: 广阔的天地景色苍茫无尽,自己的内心却非常宽广。

期为太清游,不独往山林:期待能到太清仙境游玩,不仅仅是去山林。

【赏析】

这首诗是描写登华盖山的所见所感,全诗以山为主体,通过对华盖山的描绘,赞美了它的高大、险峻以及美丽,同时通过描写山上的景物和动物,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首二句“三山立天半,苍翠横古今”,点明主题。这三座山高耸入云,屹立在蓝天之中,它们的苍翠之色贯穿古今。这里的“三山”指的是华盖山。

诗人用生动的比喻描绘了华盖山的美丽:“断厓三万丈,花落紫烟深。”这里,诗人把华盖山比作一座巨大的山峰,其高度达到了三万丈,而且山上的花落时,花瓣飘落在紫烟深处。这里的“紫烟”可能是由于山雾的原因,使得远处的山峦变得朦胧不清,仿佛被一层紫色的烟雾笼罩。

接下来的四句主要描写了华盖山的险峻:“路蟠一带危,上薄元气侵。”“路蟠”,即山路曲折盘旋。这四句诗描述了华盖山的道路蜿蜒曲折,十分危险,而且山上的路已经逼近了元气(即自然界的灵气)。这里的“上薄元气侵”表明,诗人站在山上,似乎能感受到一股强大的自然力量在身边弥漫。

在第五至第八句中,诗人进一步描绘了华盖山的风景:“乱霞导飞舄,闲云护行襟。”这里,诗人用“乱霞”来形容天空中云彩的颜色变化多端,如同飞舞的鞋子;而“闲云”则形容云朵轻盈地飘荡在空中,像是在为行者遮挡风雨。这两个意象都传达出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

第九至十一句则是对华盖山上其他景观的描绘:“风岩虎豹穴,泉壑蛟龙吟。”这里,诗人提到了山中的风、岩、虎豹、泉、壑、蛟龙等元素。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自然景象。

最后六句则是诗人对整个华盖山美景的感受和评价:“川明散众色,空碧生清音。”这两句诗描述了华盖山下的溪流清澈明亮,能够将各种颜色分散开来;而山中的空谷里则传来阵阵清脆的鸟鸣声。这些声音与华盖山的自然美景相互呼应,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宁静、和谐。

结尾两句:“仰憩星河次,飞鸟下阶临。”诗人在这里结束了对华盖山的描绘,表达了他想要在此地休息的愿望。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华盖山的美丽景色,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这首诗通过对华盖山的高度、险峻、景色、动物等各个方面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画卷,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