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遂功成不肯闲,故乡曾见几人还。
百年扶杖华颠老,争看钱家锦绣山。
【解析】
本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全诗为七绝,每句七个字。前两句“名遂功成不肯闲”,意思是说功业已经取得,就不愿再花时间去做其他的事情。后两句“百年扶舁华颠老,争看钱家锦绣山”,是说年迈体弱,拄着拐杖上山,却要争看那些富丽堂皇的宫殿。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春天。当时杜甫在夔州一带漂泊,心情极为抑郁。此诗以《子荣过家上冢》为题,意谓子荣路过家乡,去祭扫坟墓。但杜甫并不想与子荣多谈什么,只是默默地望着故乡。
首联“名遂功成不肯闲,故乡曾见几人还”,意为:自己的功名已经完成,不愿再做其他事情;而故乡中能见到的人又有几人?这一句的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功成名就,但是仍然不愿意闲下来,因为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回家乡了。
颔联“百年扶舁华颠老,争看钱家锦绣山”,意为:年迈体弱,拄着拐杖上山,却要争看那些富丽堂皇的宫殿。这里的“扶舁”一词出自汉代刘向《新序·杂事》:“有扶舆者,不知其姓名也。”意思是说,杜甫自己身体已经衰老,拄着拐杖上山,但是还要争看那些富丽堂皇的宫殿,这就是他对于自己的功名和富贵的不满和讽刺。
尾联“百年扶舁华颠老,争看钱家锦绣山”,意为:年迈体弱,拄着拐杖上山,却要争看那些富丽堂皇的宫殿。这里的“扶舁”一词出自汉代刘向《新序·杂事》:“有扶舆者,不知其姓名也。”意思是说,杜甫自己身体已经衰老,拄着拐杖上山,但是还要争看那些富丽堂皇的宫殿,这就是他对于自己的功名和富贵的不满和讽刺。
这首诗通过描写子荣路过家乡,去祭扫坟墓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功名、富贵和人生的感慨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