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常论养生,未得养生说。
拟从林下游,一书交尽绝。
既无当世志,安用三尺铁。
频频石上磨,神光浸秋月。
可怜粗疏甚,自谋何太拙。
危弦发哀弹,幽愤终莫泄。
死留身后名,有愧侍中血。

这首诗是嵇康在临刑前的诗作,表达了他对于养生的理解和对生命的态度。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

  1. 寻常论养生,未得养生说。(常人谈论养生,却未能找到真正的养生之道。)
  2. 拟从林下游,一书交尽绝。(我打算去山林中游历,但书已读尽,无人理解。)
  3. 既无当世志,安用三尺铁。(既然没有追求功名的志向,那有何必要用三尺长的剑呢?)
  4. 频频石上磨,神光浸秋月。(我常常在石头上磨砺,月光下的影子映照出我的神采。)
  5. 可怜粗疏甚,自谋何太拙。(真是可怜啊,我的谋划如此粗糙,为何如此不聪明?)
  6. 危弦发哀弹,幽愤终莫泄。(我拉起琴弦弹出了悲伤的旋律,但我的深重愤恨始终无法宣泄。)
  7. 死留身后名,有愧侍中血。(死后留下名声,让我感到愧疚的是,我本是侍中,却没有为国家做出贡献。)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嵇康对养生和人生的看法。他认为,真正的养生不是外在的锻炼,而是内心的修养和精神的追求。他不想追求名利,也不想使用武器来保护自己,而是选择在自然之中寻求宁静和自由。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但他的命运却让他无法享受这种生活。他的结局虽然让人惋惜,但也反映了古代文人的命运和悲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