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能了净。万法因缘何足问。日月无为。十二时中更勿疑。
常须自在。识取从来无挂碍。佛佛心心。佛若休心也是尘。

注释:只要能了悟清净,一切万法因缘何必再问。在十二辰中,日月运行是自然无为的过程。

经常保持心境的安宁自在,要识破本来无牵挂。佛佛本心就是佛。如果佛能休止自己的心也是尘。

赏析:这是一首赠予玄悟玉禅师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深深理解和体悟。

诗的前两句“但能了净,万法因缘何足问”,意思是只要能够了悟清净,那么所有的万法因缘就无需再去追问了。这里的“了净”是指领悟到佛教的基本教义,即空性,认为万物都是无常的,没有固定的自性,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消散而灭。而“万法因缘”则是指世间的一切现象和事物都是由无数个因缘和合而成的,没有永恒的实体存在。作者通过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超脱烦恼的境界。

诗的后两句“常须自在,识取从来无挂碍。佛佛心心,佛若休心也是尘”,意思是经常保持心境的平和自在,不要有任何的执着和牵挂。在这里,“识取”是领悟的意思,表示要深入地理解佛教的核心教义。而“无挂碍”则是指在修行中要放下所有的执著和障碍,不受外界的影响和诱惑。

接下来的两句“佛佛心心,佛若休心也是尘”,则是进一步强调了佛教的核心思想。在这里,“佛佛心心”是指佛陀也是普通人,有七情六欲,同样会感受到喜怒哀乐等情绪。而“佛若休心也是尘”则是说如果佛陀能够放下心中的执念(即休心),那么他也只是凡人,同样会受尘世的困扰和束缚。这两句话表达了一个观点:无论是佛还是凡夫,都受到尘世的困扰和束缚,只有通过修行和觉悟才能解脱自己。

这首诗通过对佛教教义的阐述和人生哲理的探讨,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理解。它鼓励人们要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自由,不受世俗的干扰和束缚,从而达到真正的解脱和觉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