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荒六月天,地有一尺雪。
孤儿可怜人,哀哀泪流血。
书生不忍啼,尸坐愁欲绝。
鼙鼓夜达明,角笳竞于邑。
此时入骨寒,指堕肤亦裂。
万里不同天,江南正炎热。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主题的理解与掌握情况。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提示信息,分析作答即可。

“寰州道中”:指作者途经寰州(今河北怀来一带)时所见到的景象。寰州,地名。穷荒六月天,地有一尺雪:寰州地处边远,六月天气酷热,但地上却有寸许厚的积雪。穷荒,形容荒凉偏僻的边远地区。六月,指农历六月,此时为初夏;穷荒六月,即初夏之时。地有一尺雪,说明气候异常,是罕见的大雪。一尺,约一丈。

孤儿可怜人,哀哀泪流血:这里用“孤儿”和“血泪”来形容边地人民的苦难生活,突出边地人民生活的悲惨,表现了诗人对边地人民的同情和悲悯之情。

书生不忍啼,尸坐愁欲绝:书生,指读书人,泛指读书人。不忍啼,不忍心哭。尸坐愁欲绝,尸,尸体,指因悲伤过度而消瘦。坐,坐着。愁欲绝,愁得要命,快要断了气。

鼙鼓夜达明,角笳竞于邑:鼙鼓声在夜里直到天亮,角笳之声在城中竞相吹奏。鼙鼓,一种打击乐器。角笳,一种管乐,古称胡笳。邑,城。

此时入骨寒,指堕肤亦裂:这时天气严寒,寒冷得连手指都冻掉了皮肤也裂开了。指堕肤亦裂,形容天气之冷。

万里不同天,江南正炎热:万里之外,天气大不相同。江南,指南方地区。

【赏析】

此诗通过写边塞的苦寒景象,抒写了边塞将士的艰苦生活和思乡之情。首联先以“穷荒六月天”“地有一尺雪”勾勒出一幅苍凉凄冷的画面,表达了边塞苦寒的恶劣气候,同时暗示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和痛苦。颔联以“孤儿可怜人,哀哀泪流血”直抒胸臆,写出了边疆人民的悲惨遭遇。颈联写“书生不忍啼,尸坐愁欲绝”,将边塞的将士们比做“孤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他们思念家乡的深情厚意。尾联“鼙鼓夜达明,角笳竞于邑”描写了战鼓声、号角声通宵达旦地响彻云霄的情景,反映了边陲战事的紧张气氛。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手法。如“穷荒六月天”“地有一尺雪”等诗句描绘了边塞的苦寒景象;“孤儿可怜人,哀哀泪流血”等诗句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边塞的孤儿写得活灵活现;“指堕肤亦裂”等诗句则运用了夸张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边塞将士们的艰难处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