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千岁松,起自一寸植。
苟无斤斧患,寿可比金石。
青青园中草,一雨回故色。
清霜忽飘零,雕悴在顷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古意四首》之一。
逐句释义及注释:
- 亭亭千岁松,起自一寸植:
- “亭亭”形容词,形容树直立、高耸。
- “千岁松”指一棵生长了千年的松树。
- “起自一寸植”意味着这棵千年老松是从一颗很小的种子开始生长的。
- 苟无斤斧患,寿可比金石:
- “苟”表示如果。
- “斤斧”泛指砍伐的工具,这里用来形容对树木的破坏。
- “患”指的是损害或伤害。
- “寿可比金石”是指寿命可以像石头和金属一样长久。
- 青青园中草,一雨回故色:
- “青青”形容词,形容草的颜色鲜绿。
- “回故色”意味着在一场大雨之后,草地恢复了原有的颜色。
- 清霜忽飘零,雕悴在顷刻:
- “清霜”即冷霜,通常与初冬相联系。
- “忽飘零”形容突然之间霜冻消散,草叶凋零。
- “雕悴”指的是树木因霜冻而变得憔悴。
译文:
那棵千年古松,它从一颗小种子开始成长,
如果没有斧头的砍伐,它的寿命就能和金石一样长久。
那些翠绿的草地,一场雨过后又恢复了生机,
但是寒霜突然降临,它的生命也不过只是一瞬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展现了生命的脆弱性和自然界的循环规律。诗中的“千年松”与“青青草”、“金石”等物象形成鲜明对比,突显出生命的短暂和珍贵。同时,通过描写风雨和霜雪等自然现象对植物的影响,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力的赞美和对自然循环的敬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刘禹锡作为文学家兼哲学家的深邃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