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客依南浦,长年学种畦。
才高宜世用,性僻爱幽栖。
菜甲侵腰长,桑枝刺眼低。
不因来往熟,那得自成蹊。
注释:
有客依南浦,长年学种畦。
才高宜世用,性僻爱幽栖。
菜甲侵腰长,桑枝刺眼低。
不因来往熟,那得自成蹊。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畦乐”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图。
首句“有客依南浦”,描写了一个客人在南浦边安家的情景。这个“有客”是一个隐者,他选择了南浦作为自己的居所,说明他选择了一个远离尘嚣、宁静舒适的环境。这里也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第二句“长年学种畦”,描述了这位隐士常年在田间劳作的场景。他通过耕种来维持生活,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土地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这句诗也暗示了这位隐者的坚韧与毅力。
第三句“才高宜世用”,则表达了这位隐士虽然才能出众,但并不追求世俗的权力和地位。他更看重的是内心的平静和自我实现的价值。这里的“才高”指的是他的智慧和才能,而“宜世用”则表示他更适合在社会中发挥作用,而不是沉迷于权力斗争。
第四句“性僻爱幽栖”,则进一步描绘了这位隐士的性格特点。他性格内向、孤僻,更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幽深的地方。这里的“性僻”指的是他不喜欢热闹和喧嚣的环境,而“爱幽栖”则表示他更喜欢安静和简朴的生活方式。
接下来的两句诗,诗人通过描述菜甲和桑枝的生长状态,巧妙地表达了这位隐者的生活环境和心态。“菜甲侵腰长”形容菜叶茂盛,几乎要触及到腰部;“桑枝刺眼低”则形象地描绘了桑叶茂密,遮挡了阳光,使人感到刺眼。这些细节不仅展现了隐者的生活环境,更反映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不因来往熟,那得自成蹊”,则是诗人对这位隐者人生态度的总结。只有不断地付出努力和坚持,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留下自己的足迹。这里的“来往熟”可以理解为与外界的交流和互动,而“自成蹊”则意味着自己开辟出一条道路。这两句诗传达了诗人对于成功和成就的认识,即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这首诗通过对一位隐士的生活和心境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淡泊名利、注重内心修养的人生态度。它鼓励我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要保持一颗宁静的心,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