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岩紫芝久不采,淮南丹书竟安在?仙人劝我三洞游,身如骑龙到东海。
海气茫茫云雾回,白波卷雪连山来。双童手弄海底日,红光一道金莲开。
瑶草绿可折,琼树花冥冥。昔人炼丹丹灶在,锦苔绣石光青荧。
雷行半空中,逢逢击天鼓。玉女鸾笙时下来,前头四足神鱼舞。
醉拂珊瑚鞭玉虎,我欲因之穷洞府。闲访八公五云里,为说苍生受辛苦。
不然飞出西华颠,太极总仙之洞天。安得周回更二千,直与龙岩之洞相钩连。
莲花峰上重携手,笑揽霞觞窥八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创作的《游龙岩三洞》。下面是诗句、译文和注释:
诗句:
- 商岩紫芝久不采,淮南丹书竟安在?
- 仙人劝我三洞游,身如骑龙到东海。
- 海气茫茫云雾回,白波卷雪连山来。
- 双童手弄海底日,红光一道金莲开。
- 瑶草绿可折,琼树花冥冥。
- 昔人炼丹丹灶在,锦苔绣石光青荧。
- 雷行半空中,逢逢击天鼓。
- 玉女鸾笙时下来,前头四足神鱼舞。
- 醉拂珊瑚鞭玉虎,我欲因之穷洞府。
- 闲访八公五云里,为说苍生受辛苦。
- 不然飞出西华颠,太极总仙之洞天。
- 安得周回更二千,直与龙岩之洞相钩连。
- 莲花峰上重携手,笑揽霞觞窥八埏。
译文:
- 商岩山上的紫芝已经很久没有采摘了,淮南地区的丹书究竟在哪里?
- 仙人劝我游历三洞,我就像骑着龙一样飞到了东海。
- 海上的雾气茫茫一片,云雾缭绕回环;白色的波浪卷起雪花飘荡在高山之间。
- 两位童子正在玩弄海底的日出,红光闪耀,像是金莲绽放。
- 瑶草绿得像是可以折断,琼树的花朵朦胧而神秘。
- 古人曾经在这里炼过丹,炉灶还在,但是锦苔绣石上的光辉已经变得暗淡。
- 雷霆在空中回旋,时而敲响天鼓。
- 玉女和鸾笙时不时地从天上降临,前面的四只脚的神鱼在跳舞。
- 我醉酒之后抚摸着珊瑚鞭赶玉虎,我想通过它去探索那神奇的洞府。
- 闲暇的时候我去探访八公的居所,他们告诉我天下百姓承受着苦难。
- 要不然就飞升到西边的华盖峰上,太极山是最高的仙境。
- 我们怎么能找到通往那里的路,让它成为我们的洞府呢?
- 在莲花峰顶我们再次牵手,笑着举起酒杯眺望八方。
赏析:
这首诗是王昌龄对游览龙岩三洞的描述。首两句写自己长时间未采商岩山的紫芝,以及淮南地区的丹书是否还在那里。第三句“仙人劝我三洞游”暗示了作者对道教的向往和追求超脱的精神。第四句中的“身如骑龙”则描绘了他想象中乘龙遨游东海的景象。
接下来四句主要描绘了洞中的奇景:“海气茫茫云雾回,白波卷雪连山来。”这里的“海气茫茫”“云雾回环”营造了一种幽深莫测的氛围。接着“红光一道金莲开”则用金色的莲花来比喻海底的美景,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最后两句“瑶草绿可折,琼树花冥冥”则进一步强调了洞中的奇异植物,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了对过去炼丹场景的回忆:“昔人炼丹丹灶在,锦苔绣石光青荧。”这里不仅展现了古时的炼丹场景,还通过对锦苔绣石光影的描绘,增强了时间的沧桑感。接下来的“雷行半空中,逢逢击天鼓”,则描绘了雷电交加的情景,增加了诗歌的动感和紧张感。
最后几句则是诗人对于未来的设想:“我欲因之穷洞府”,表达了他对于探索未知领域的渴望。而“安得周回更二千”,则是对未来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了设想,显示了诗人面对未知的勇气。最后的两句“莲花峰上重携手,笑揽霞觞窥八埏”,则将诗人与友人一起欣赏美景,共饮美酒的情景刻画得非常美好,充满了浪漫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