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高处卓云根,龙脊横空势欲奔。
江上青山几今古,檐前白日自朝昏。
僧依泉石心逾远,蜃吐楼台气不吞。
搔首长怀烟树表,数声渔笛欲销魂。

神人高处卓云根,龙脊横空势欲奔。

江上青山几今古,檐前白日自朝昏。

僧依泉石心逾远,蜃吐楼台气不吞。

搔首长怀烟树表,数声渔笛欲销魂。

注释:

  • 神人高处卓云根:指神仙高人居处高耸入云的云根(云雾缭绕的岩石)。
  • 龙脊横空势欲奔:形容山峰像龙一样弯曲,气势磅礴,仿佛要冲向天际。
  • 江上青山几今古:江上的青山见证了无数的古今变迁。
  • 檐前白日自朝昏:在寺庙的檐下,太阳从早晨升到傍晚又落下。
  • 僧依泉石心逾远:僧人远离尘世喧嚣,依靠泉水和石头修行,心灵超脱尘俗。
  • 蜃吐楼台气不吞:海市蜃楼(一种自然现象,常在海上出现,由阳光照射地面而形成的虚影)吐出的楼台景象并不真实,无法吞没。
  • 搔首长怀烟树表:形容诗人抚摸着长头发,眺望着远方的山色和树木。
  • 数声渔笛欲销魂:听到远处传来的渔笛声,让人感到悲伤欲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观。首句“神人高处卓云根”,描绘了神仙高人居处高耸入云的景象,给人以超凡脱俗之感;次句“龙脊横空势欲奔”,则通过比喻手法,将山脉比作龙脊,展现出其雄伟的气势;接下来的三、四句,“江上青山几今古,檐前白日自朝昏”,则通过对江上青山和檐前白日的描写,表达了时光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

五、六句“僧依泉石心逾远,蜃吐楼台气不吞”,进一步描绘了僧人远离喧嚣,依靠泉水和石头修行的境界以及海市蜃楼的虚幻,表现了诗人对于世俗名利淡泊的态度。七、八句“搔首长怀烟树表,数声渔笛欲销魂”,则是诗人情感的一种投射。抚摸长头发、眺望烟树,再加上远处传来的渔笛声,营造出一种深沉的哀愁气氛,令人深感伤离别之情。整首诗以山水为背景,以诗人的情感为主线,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