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亭曾听月琴弹,梦想遗音在广寒。
药杵捣霜惊别鹤,桂阑拂露引孤鸾。
冰弦低转临瑶席,金粟微飘满石坛。
写尽凌波仙子意,清虚夜静曲声残。
【注释】
月琴:指月宫里的玉琴。林从吉赋,即《月琴赋》,作者不详。
湖亭:指杭州西湖之六一亭。曾:曾经。遗音:指月宫中的玉琴声。广寒:广寒宫,是神话中月亮里的宫殿。
药杵捣霜惊别鹤,桂阑拂露引孤鸾:用李商隐《嫦娥》中的“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和刘禹锡《望洞庭》中的“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竺去来西湖路,一半空山带夕阳”。
冰弦低转临瑶席,金粟微飘满石坛: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珠帘暮卷西山雨,锦瑟无声倚琼树”,以及杜甫《春夜喜雨》中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写尽凌波仙子意,清虚夜静曲声残:用李白《清平调》中的“一枝秾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及苏轼《赤壁赋》中的“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月下弹奏琴声的诗作。诗题一为“月琴”,二为“赋”,可见这是一篇有感而发的咏物诗。全篇以琴声为中心,描绘了一幅宁静淡雅的月夜图。诗中既写出了月琴的音色,又写出了琴声所唤起的种种联想和感受。
首联点出“月琴”这一主题。月琴,相传是天上的月宫里有一架玉制的琴,名叫“瑶琴”,因为月宫中没有尘土,所以叫它“玉琴”。诗人在西湖边上的一个亭子(六一亭)里听过玉琴声,仿佛还留在耳畔,久久难忘。
颔联是说,月琴声像药杵捣霜那样清脆、像孤鸾被惊醒那样凄婉。这里运用了李商隐《嫦娥》的诗句,以及刘禹锡《望洞庭》的诗句,来表现对月琴声的感受。
颈联是进一步写月琴声。诗人想象月琴声低回宛转地奏着曲子,就像临着瑶席一样;金粟(稻谷)撒在石坛上,好像满地都是。
尾联是诗人想象自己听月琴时的内心感受。他想象月琴声把仙女凌波仙子都引来了,使她们也陶醉在这美妙的音乐中。可是夜深人静,曲声却渐渐停止了。
此诗以琴声为线索贯穿全篇,通过一系列生动的比喻和形象化的描述,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月夜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