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止流行以待终,幽人射隼上高墉。
穷通世路元多事,艰险机关有几重。
百尺苍枝藏病鹤,三冬蛰窟闭潜龙。
琴书便结忘言友,治圃耘蔬自养慵。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河中春游有感五首》中的第二首。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第一句:“坎止流行以待终,幽人射隼上高墉”。

  • “坎止”在这里指的是人生的终点,也就是死亡。“流行”则指生命的流逝。诗人通过“坎止流行”,表达了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多变的感慨。
  • “幽人”指的是隐居的人或隐士。“射隼”是一种古代的狩猎方式,这里可能暗含了诗人想要通过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对于世事的超脱和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
  • “上高墉”则是说在高楼之上,象征着超然物外、俯瞰众生的姿态。

第二句:“穷通世路元多事,艰险机关有几重”。

  • “穷通”指的是人生的起伏不定,有成功也有失败。“世路”则是指人世间的道路。“元”是“原来”的意思,“艰难险阻”则形容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 这一句表明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的复杂性和艰辛性的认识。

第三句:“百尺苍枝藏病鹤,三冬蛰窟闭潜龙”。

  • “百尺苍枝”指的是高大、苍劲的树枝。“病鹤”可能是指受伤或者生病的鹤,也可能暗示诗人自身的境遇。“蛰窟”则是指动物冬眠的洞穴。
  • 这两句可能是在借鹤和龙来比喻自己的境遇,表达了诗人对于自身命运的无奈和对困境的抗争。

第四句:“琴书便结忘言友,治圃耘蔬自养慵”。

  • “琴书”指的是琴和书,代表着文人雅士的爱好。“忘言友”指的是能够理解彼此心意的朋友,即知音。
  • “治圃耘蔬”则是指打理菜园和种植蔬菜,反映了诗人追求简单生活、远离尘嚣的态度。
  •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精神生活的向往和对于物质追求的淡然态度。

译文
坎止流行以待终,幽人射隼上高墉。
穷通世路元多事,艰险机关有几重。
百尺苍枝藏病鹤,三冬蛰窟闭潜龙。
琴书便结忘言友,治圃耘蔬自养慵。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河中春游时所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命运、友情以及生活态度的思考。诗人通过对比人生的起起落落和社会的复杂多变,表达了对于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通过描写自然界的事物,如苍枝、病鹤、蛰龙等,寓意了自己的生活状态和心境。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