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轮扁本多能,碧轼朱辕照眼明。
居士此回无马坐,郎官不可辄徒行。
陈遵投辖情何重,灵辄扶轮报敢轻。
别更不须寻土物,载将春色去东城。
【解析】
此诗作于诗人晚年,当时他已不再担任高官,但因年事已高仍被召为郎官。这首诗是诗人对自己仕途经历的一种反思和总结。全诗共八句,前四句写自己对仕途的回顾和感慨;中间四句写自己被召回时的情景;后两句写自己被召回后的心情,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对于仕宦、对于官场生涯的深刻体验。全诗语言平实,不饰雕琢,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无奈。
【答案】
译文:
你家里轮扁本来多能,碧色的车厢朱红色的车辕照眼明亮。
居士这回没有马乘坐,郎官不可随便徒步行走。
陈遵投辖情何重,灵辄扶轮报敢轻。
不用找土物,载将春色去东城。
赏析:
首联“君家轮扁本多能,碧轼朱辕照眼明”用轮扁比喻自己。诗人说自己在官场中多年,有丰富经验,就像古代有名的巧匠轮扁一样。轮扁擅长车工手艺,而诗人也善于处理政务,所以用轮扁来比喻自己。诗人以轮扁为喻,既表现了自己的技艺熟练,又表现出自己的阅历丰富。接着写自己被召回的情景,“居士此回无马坐,郎官不可辄徒行。”诗人说自己这次被召回朝廷,没有车可以乘坐,只能步行。这是说诗人这次被召回,是因为没有车可乘,而不是因为被撤职。这里用轮扁的典故,说明自己在官场中的经验丰富,也说明诗人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
颔联“陈遵投辖情何重,灵辄扶轮报敢轻”是借用两个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陈遵曾经在洛阳收留过曹操的宾客,曹操为了答谢陈遵,就送给了他一车书。曹操曾感叹道:“陈元方(陈遵字)少年时与我周旋,我如骖驾驷马,顾盼自喜。后来他做了大官,我却连车都赶不上了。”而灵辄是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名将。晋献公的儿子奚齐杀了他的太子申生,献公派灵辄带兵讨伐。灵辄说:“从前先父(献公)把太子托付给我,我没有辜负先父的嘱托。”于是就率军进攻献公的公子夷吾,夷吾逃到了梁地。灵辄追上了他,杀了这个公子,还把他的人头带回给晋献公。晋献公十分赞赏灵辄的勇气,于是封赏给他一个县的土地。这两个典故都是用来比喻自己的。在这里,诗人说自己现在虽然被撤职,但并不是因为自己的过错。而是因为自己年纪大了,不能再胜任工作了。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自己的评价很高,认为自己还是有能力,能够胜任官职的,只是年龄大了,不能像年轻时那样了。
颈联“陈遵投辖情何重,灵辄扶轮报敢轻”是诗人用典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陈遵投辖是陈遵送书给曹操的故事,而灵辄扶轮是指晋国的灵辄杀死了夷吾公子的故事。这两个典故都是用来比喻自己的。在这里,诗人说自己虽然年纪大,不能再胜任工作了,但仍然会像陈遵、灵辄一样忠诚于国家。诗人认为忠诚是一种美德,应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赞美。这里用陈遵、灵辄的典故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表示自己忠于国家的决心。
尾联“别更不须寻土物,载将春色去东城”是诗人对即将离开朝廷的感受。诗人说自己这次被召回来,不需要再去找什么土物(即礼物),而是带着春天的美好景象去东城了。这里的“春色”指的是美好的景象,而“东城”则是京城洛阳的一个地名。在这里,诗人用“春色”来表达自己对朝廷美好的期待和祝愿。诗人希望朝廷能够繁荣昌盛,自己也能够得到更好的待遇。这里用“春色”来比喻美好的未来,表示自己对朝廷的美好祝愿。
全诗语言平实,不饰雕琢,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失望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