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室东丹九叶芳,曾陪剑佩侍明昌。
学书写尽千林叶,习射能穿百步杨。
兴废人间战白蚁,荣枯枕上梦黄粱。
故山咫尺宜归去,莫使因循三径荒。
诗句注释与赏析
赠侄正卿
辽室东丹九叶芳,曾陪剑佩侍明昌。
学书写尽千林叶,习射能穿百步杨。
兴废人间战白蚁,荣枯枕上梦黄粱。
故山咫尺宜归去,莫使因循三径荒。
译文
辽朝王室,东丹王九世的荣耀,我曾有幸陪伴剑和佩饰,侍奉于明昌帝。
我学习书法,书写得尽千树之叶;练习箭艺,百步之内可穿杨木。
世间兴衰如蚂蚁般微小,人世的荣华富贵如同黄粱一梦。
故乡近在咫尺,应尽快回归,不要让这美好的家园变得荒凉。
逐句释义:
辽室东丹九叶芳:这句诗通过“九叶”形容辽朝王室的荣耀,而“东丹”则特指辽国的一个地区或称号,这里可能指的是一个地名,用以强调其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芳”字在这里可能是形容词,用来描述“九叶”的珍贵或美好,也象征着家族或国家的美好声誉。
曾陪剑佩侍明昌:这里的“明昌”是辽朝皇帝的年号,表明作者曾在明昌年间担任官职或参与政事。“陪剑佩”可能是指跟随君王出巡或者作为官员随行。这里的“侍”表示侍奉、服务的意思,显示了对朝廷忠诚的态度。
学书写尽千林叶:描述了作者擅长书法,能够书写大量的纸张(千林叶)。这里的“千”可能表示数量众多,而“林叶”则暗示了书法技艺的精湛,能够达到繁复多变的程度。
习射能穿百步杨:这里的“射”指的是箭术,而“百步杨”则可能是一种特定的树木,用于箭术训练。“能穿”意味着技艺高超,能够准确地穿透目标。这里的“百步”强调了射击距离的远达,显示了作者箭术的高超。
兴废人间战白蚁:这里使用了“战白蚁”来比喻世事的变迁如同微小的蚂蚁一样,难以阻挡。”兴废”指的是兴盛与衰败。这句话表达了世事无常,盛衰更迭如同蚂蚁般迅速的概念。
荣枯枕上梦黄粱:“荣枯”指的是事物或人的兴衰变化,而“梦黄粱”则是一个典故,出自古代神话故事,讲述一个穷困书生梦到一锅煮熟的黄粱饭,醒来时发现自己已经到了富贵人家的故事。这里比喻人生短暂且易逝,富贵如黄粱梦,转眼即逝。
故山咫尺宜归去:“故山”指的是作者的故乡或出生地,“咫尺”意为距离很近。这句反映了作者对故乡的眷恋之情,表达了想要回到家乡的愿望。
莫使因循三径荒:最后一句强调了及时行动的重要性。”三径”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而“因循”意味着墨守成规。这句话呼吁要有所作为,不要让自己辛苦积累的成果因为不努力而荒废。
赏析
这首诗以辽朝王室为主题,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赞美和自我经历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家族荣誉、书法艺术、箭术技艺的自豪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歌语言典雅,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去的追忆,也有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个人成就的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