抛梁上,手不伤材真大匠。虚堂穷劫镇丛林,借与儿孙为榜样。
【注释】
万寿寺:位于四川成都。创建:指建造。抛梁上:喻指大匠挥毫泼墨,技艺高超。手不伤材:意谓笔力遒劲而有力。真大匠:真正高明的工匠。虚堂:空阔之室。穷竭:用尽。借与儿孙:比喻传授给子孙后代,为后人楷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四川成都万寿寺创建厨室时所作,诗中赞扬了大匠的技艺,同时寄寓了自己为儿孙树立楷模的愿望。
首句“抛梁上”,是说大匠挥毫泼墨,技艺高超,如同抛梁一般自如,这既是对大匠技术娴熟的赞美,也是对其高超技艺的夸张。“手不伤材”一句,进一步突出了大匠高超的技艺。这里的“手”指的是大匠的双手,“不伤材”则是说大匠手中的笔力遒劲而有力,既不会伤害到木材本身,也不会伤害到自己的手。这既是对大匠技艺的高度赞誉,也是对其高超技艺的形象描绘。
次句“虚堂穷竭”,是说大匠的技艺不仅体现在挥笔泼墨上,更体现在他的设计上。这里的“虚堂”指的是空阔之室,“穷竭”则是用尽的意思。大匠的设计不仅构思巧妙,而且运用了无尽的智慧和精力,使得空间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
第三句“镇丛林”,“镇”在这里有镇压、安定的意思,“丛林”则是指佛教的丛林,这里用来比喻大匠的作品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价值。大匠的作品如同一座座寺庙一样,为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和修行之地,使得人们的心灵得到了安顿。
最后一联“借与儿孙为榜样”,是说大匠的作品不仅仅是个人的骄傲,更是后人学习的榜样。他的作品传承给了儿孙,成为了后人效仿的对象。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大匠的敬佩之情,同时也寄托了自己的期望,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被后世铭记。
整首诗通过对大匠技艺的描写和对其作品价值的肯定,展现了诗人对大匠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为儿孙树立楷模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