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高卧几黄昏,依约灵岩隐卧痕。
云磴屈蟠侵鸟道,翠屏环合掩山门。
净名花界开中叶,兴圣莲宫庇上尊。
不就卜居殊胜地,忍冲烟霭下孤村。
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贾岛的《游奉圣州龙岩寺》。诗中描绘了龙岩寺的壮丽景色,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向往。
“卧龙高卧几黄昏,依约灵岩隐痕”这两句诗描绘了龙岩寺周围的景象。卧龙高卧在山谷中,几近黄昏时分,仿佛龙在山谷中悠然自得地休息。山中的灵岩隐约可见,宛如一幅水墨画般宁静而神秘。
“云磴屈蟠侵鸟道,翠屏环合掩山门”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龙岩寺周围的环境。曲曲折折的云路如同蜿蜒的山路,伸向远方;翠绿的屏风环绕着寺庙,仿佛将山门紧紧包裹在其中。这些细节都为龙岩寺增添了一份神秘而古朴的气息。
“净名花界开中叶,兴圣莲宫庇上尊”这两句诗转向了佛教文化的元素。净名花界指的是佛教圣地之一——净名寺的花界,这里已经盛开了美丽的莲花,预示着佛教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兴圣莲宫则是另一座著名的佛教圣地——兴圣寺的莲花宫殿,它庇护着佛教的信仰者。这两处景点不仅展示了佛教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为龙岩寺增添了一份庄严而神圣的氛围。
“不就卜居殊胜地,忍冲烟霭下孤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他不愿意在世俗之地寻求安逸的生活,而是选择在这片宁静的山谷中寻找心灵的寄托。虽然周围有烟霭缭绕的村庄,但他仍然选择了独自面对孤独的生活,展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赏析: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龙岩寺的美丽景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想象,诗人成功地将读者带入了这个神秘的世界。同时,诗中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展现了他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