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名窃比儗花王,倾慕花王事业香。
奴隶万花题品处,不应花相敢承当。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题目为“题与牡丹同名芍药”。
- 诗句释义:
- 英名窃比儗花王:这里指的是诗人对牡丹(或芍药)的敬仰之情。英明如花王般的美誉,表达了诗人对其高洁品质的赞美和向往。
- 倾慕花王事业香:这里的“事业香”可能是指牡丹(或芍药)在花中的卓越地位和香气,诗人对此深感倾慕。
- 奴隶万花题品处:这里的“奴隶”可能是比喻诗人对牡丹(或芍药)的崇拜,而“万花题品处”则表明了诗人在此地留下了许多关于牡丹(或芍药)的题词和品评。
- 不应花相敢承当: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诗人虽然自认为有才,但不敢妄自称花相(即能识花),因为牡丹(或芍药)的美丽远超诗人所能达到的水平。
- 关键词注释:
- “英名窃比儗花王”:这里的“英名”指的是诗人对牡丹(或芍药)的敬仰之情;“偷”表示诗人的这种情感是悄悄地、不为人知的;“比儗”表示诗人将牡丹(或芍药)与花中之王——花王进行比较;“花王”在这里是象征性的表达,代表了牡丹(或芍药)在花中的卓越地位。
- “倾慕花王事业香”:这里的“倾慕”表示诗人对牡丹(或芍药)的深深喜爱和崇拜;“花王事业香”则进一步强调了牡丹(或芍药)在花中的独特地位,使其散发出迷人的香气。
- “奴隶万花题品处”:这里的“奴隶”可能是比喻诗人对牡丹(或芍药)的崇拜;“万花题品处”则表明了诗人在此地留下了许多关于牡丹(或芍药)的题词和品评。
- “不应花相敢承当”:这里的“不应”表示诗人自认为自己没有资格成为花相;“花相”是对牡丹(或芍药)的最高赞誉,代表着能识别各种花卉之美的人;“敢承当”则是诗人的自我谦虚之词,表示自己虽然有才能,但不敢妄称能识别出牡丹(或芍药)的美。
-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牡丹(或芍药)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其深厚的敬意和赞美之情。通过“英名”“倾慕”“奴隶”“不应”“敢承当”等词语的使用,诗人表达了对牡丹(或芍药)的敬仰之情以及自我谦虚的态度。同时,这首诗也展示了牡丹(或芍药)在花中的独特地位和美丽,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牡丹(或芍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