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圆石上再生身,啸月吟风性益真。
解脱莲花祛梦幻,忽惊野马逐埃尘。
双峰莫遂幽栖志,一钵谁为嫡嗣人。
便恐丛林无正脉,为君一哭涕横陈。
【译文】
试想在石上再生一身,啸月吟风本性更真。
解脱了莲花摆脱梦幻,忽然间惊起了野马追逐尘世。
双峰山的僧人不要遂其隐居志向,一钵饭谁当嫡嗣之人。
怕这丛林无正脉传承,为你痛哭涕零。
【注释】
诔:哀悼
兴上人:兴圣寺的僧名,即双峰兴上人。双峰兴上人于唐咸通年间(公元860~874年)到江西庐山东林寺,后住双峰,为开山祖师。
圆石:指石头。
啸月吟风:指吹箫弹琴。啸,同“萧”,指吹箫。
解脱:佛教语,谓脱离生死轮回之苦。
莲花:佛家语,指觉悟心性。
忽惊:突然感到。
双峰莫遂幽栖志:双峰山的僧人不要遂其隐居志向。
嫡嗣人:继承衣钵的人。
便恐丛林无正脉:只怕丛林中没有正统传承。
正脉:正宗,正统。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悼念双峰兴上人的一首七言律诗,表达了诗人对这位高僧深厚的感情。全诗四句二十八字,每句七个字,韵脚相同,音韵铿锵,节奏鲜明,朗朗上口。
首句“试想在石上再生身”,用设问的形式来写,表现了诗人对双峰兴上人深深的怀念之情。“再生身”既指双峰兴上人的肉身尚存,又暗含着希望他的精神永驻人间,在世间继续弘扬佛法、教化众生之意。
次句“啸月吟风性益真”,进一步描写双峰兴上人的性格和精神风貌。这里的“性益真”既指他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又指他超尘拔俗的高尚品德。
第三句“解脱莲花祛梦幻”,以莲花喻指双峰兴上人的心灵。这里的“解脱”、“梦幻”等词语,既指他能够超脱世俗的纷扰与诱惑,又指他能够超越生死轮回的境界。
第四句“忽惊野马逐埃尘”,以野马比喻双峰兴上人的精神风貌。这里的“逐埃尘”既指他被世人所遗忘,又指他的心境如同野马一般自由、奔放。
第五句“双峰莫遂幽栖志”,以双峰兴上人的口吻来表达他的愿望和决心。这里的“幽栖志”既指他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宁,又指他希望能够在丛林中留下自己的足迹与影响。
第六句“一钵谁为嫡嗣人”,以禅宗师徒传承的方式来表达双峰兴上人的意愿。这里的“嫡嗣人”既指他希望能够成为继任者,也指他希望能够将自己的衣钵传承下去。
最后一句“便恐丛林无正脉”,以丛林中的正脉传承来反衬双峰兴上人的重要性。这里的“正脉”既指双峰兴上人为丛林所立下的基石与典范,又指他在佛教史上的地位与影响力。
整首诗通过描绘双峰兴上人的形象和内心世界,展现了他超凡脱俗的品质与境界。同时,通过对禅师的生平事迹和思想观念的阐述,表达了诗人对禅师的崇敬与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