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源欲觅恐荒唐,此境依稀在海昌。
避世尝闻隐君子,问津何必待渔郎。
绛霞蒸处层层远,红雨飞时点点香。
欲效陶潜重作记,东风回首意微茫。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思想家王慎中(1545~1596)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释:

  1. 小桃源为未质夫赋 - “小桃源”指的是一个地方或场所,“未质夫”可能指的是一个尚未被命名的人物或者指代特定的人。
  2. 桃源欲觅恐荒唐 - 此句表达了想要寻找那个“小桃源”的愿望,但又担心那里可能是一个虚构的地方,即“怕是假的”。
  3. 此境依稀在海昌 - “此境”指的是前面提到的小桃源,“海昌”可能是一个具体的地名或者是泛指某个地方。
  4. 避世尝闻隐君子 - 这里提到了“避世”,也就是远离尘世的意思,而“隐君子”是指那些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5. 问津何必待渔郎 -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寻找那个地方并不一定需要像渔夫那样亲自去询问,暗示了一种更为隐逸的寻找方式。
  6. 绛霞蒸处层层远 - 这里的“绛霞”可能是指一种红色的天空或者云彩的颜色,“蒸”可能是一种动态的描述,意味着云彩在慢慢变化或升起。
  7. 红雨飞时点点香 - 这句话描绘了红色的雨滴随风飘散,每一点都散发着香味的情景。
  8. 欲效陶潜重作记 - “陶潜”指的是陶渊明,一位著名的诗人和哲学家,此处表达出想要效仿古人写一篇关于这个地方的文章或诗歌的愿望。
  9. 东风回首意微茫 - 最后一句表达了一种感慨,像是在春天的微风中回望过去,感到一切似乎都是那么的模糊和不真实。

译文:
寻找那个传说中的桃花源,心中满是疑惑,是否真的存在?这个隐秘之地仿佛隐约可见,位于遥远的海昌。
传说中,人们常听说有隐士居住在那里,但真正的路径却难以探寻。寻找它,不必等待渔夫的指引,或许有一种更加隐逸的方式。
那里的天际被绛红色的云彩映衬,如同仙境一般美丽。当红雨飘飘时,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芬芳。
我渴望效仿古代诗人陶渊明,写下关于这片土地的记叙文,但在东风中,回首往昔,一切都显得如此模糊,仿佛是一场梦境。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于理想境界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通过对“桃花源”的想象与描绘,表达了对于乌托邦式的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诗中的“绛霞”和“红雨”等意象,富有诗意且具有象征意义,增添了诗句的艺术魅力。同时,通过对陶渊明的引用,也体现了诗人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对传统美德的传承。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