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雪接北山松,云气何曾离两峰。
无色飞扬常类鹤,有时变化忽从龙。
乐天偶向诗中道,弘景还于岭上逢。
忽忆鄱阳亲舍远,凭高望极几千重。

这首诗的标题是《钱塘十咏·东海朝暾》,作者是唐代诗人刘禹锡。这首诗以东海朝暾为题,描绘了东海日出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首句“南山雪接北山松”,描绘了南山和北山之间的景色。南山上的雪与北山上的松树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南山和北山的景色,引出了东海朝暾的主题。

次句“云气何曾离两峰”,进一步描绘了东海朝暾的景象。这里的“云气”指的是太阳从山峰上升起时,云雾缭绕的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云气的描绘,展现了东海朝暾的壮丽景象。

第三句“无色飞扬常类鹤”,进一步描绘了东海朝暾的特征。这里的“无色飞扬”指的是太阳的光芒四射,犹如一只展翅飞翔的白鹤。而“常类鹤”则是指这种光芒常常给人以鹤的形象。这两句诗通过描绘太阳的光芒,赋予了东海朝暾一种神秘而优美的形象。

第四句“有时变化忽从龙”,继续描绘了东海朝暾的变化。这里的“变化”指的是太阳从山峰上升起时,有时会伴随着雷电、彩虹等奇观出现。而“忽从龙”则是指这些变化有时候会突然变成龙的形状。这两句诗通过对太阳变化的描绘,展现了东海朝暾的神奇之处。

第五句“乐天偶向诗中道”,点明了这首诗的题意。这里的“乐天”指的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他曾经在诗中提到过东海朝暾。这一句诗表明了这首诗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白居易的诗句,也体现了作者对白居易的喜爱之情。

第六句“弘景还于岭上逢”,则是作者自己的创作。这里的“弘景”指的是唐代道士葛洪,他曾经在诗中提到过东海朝暾。这一句诗表明了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时,受到了葛洪的影响。

第七句“忽忆鄱阳亲舍远”,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里的“鄱阳”指的是江西南昌,作者的家乡。这一句诗表达了作者在欣赏东海朝暾美景的同时,也想起了远方的家乡,引发了他的思乡之情。

最后一句“凭高望极几千重”,则是对东海朝暾美景的总结。这里的“凭高望极”指的是站在高处远眺,可以看到遥远的天际线。而“几千重”则是指远处的风景连绵起伏,如同千层波浪一般。这一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东海朝暾美景的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情眷恋。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东海朝暾的美丽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同时,作者也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体现了他对家乡的深情眷恋。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