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宫府画图开,端使诗人咏有莱。
灯火直从天半落,绮罗都向月中来。
已闻献策瞻龙衮,又见吹笙下凤台。
莫遁草茅无补报,也曾终夕望三台。
元夕是中国古代农历年元宵节的夜晚,人们赏灯、猜谜、吃元宵,庆祝节日。而凌云翰的《元夕次陈尹子善韵》则是一首描写元夕盛况的古诗,通过描绘元夕之夜的热闹场景,展现了古代人们欢庆节日时的欢乐氛围。以下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神仙宫府画图开:这里形容元夕之夜,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徐徐展开,充满了神秘与美丽。
端使诗人咏有莱:这里的“咏”指的是诗歌中的吟唱,而“有莱”则是指美好的事物,诗人在元夕之夜被美丽的景色所吸引,创作出美妙的诗词。
灯火直从天半落:形容元夕之夜,灯火辉煌,犹如天上的星星一样,照亮了整个夜晚。
绮罗都向月中来:这里的“绮罗”指的是华丽的衣服,诗人看到人们在月光下翩翩起舞,仿佛那些华丽的衣服都在月光中闪烁。
已闻献策瞻龙衮:这里的“献策”指的是提出建议,而“瞻龙衮”则是指在宴会上欣赏华丽的龙袍。诗人听到有人在宴会上提出了高明的建议,不禁赞叹不已。
又见吹笙下凤台:这里的“吹笙”指的是吹奏乐器,而“下凤台”则是指演奏的地点。诗人看到有人在凤台上吹奏着优美的乐曲,仿佛凤凰一般翩翩起舞。
莫遁草茅无补报: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要逃避现实,不要隐居于草莽之间,没有实际的贡献和价值。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不要沉溺于安逸的生活之中,而是要积极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也曾终夕望三台:这里的“三台”指的是古代神话中的三个山峰,分别称为“东岳”、“南岳”和“北岳”。诗人曾经在元夕之夜,仰望星空,感叹人间的美好与神奇。
这首诗通过对元夕之夜的热闹场景的生动描绘,展现了古代人们欢庆节日时的欢乐氛围。诗人通过对元夕之夜的细腻描绘,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繁华的夜晚,感受到那份欢乐和祥和。同时,这首诗也传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鼓励人们不要沉溺于安逸的生活之中,而是要积极地为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