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传家古所难,门名通德又开端。
履声未近星辰听,早带还经岁月看。
五色云中知姓氏,七株松下具衣冠。
毂推驿置非无意,谷口先须赋考槃。

【注释】

郑敬:指郑玄。清白传家古所难,门名通德又开端:郑玄为官清廉,以儒家的“三纲五常”教导后人,因此他的家族世代相传,都是以廉洁自持、为人正直而著称的。郑玄的门号叫“通德”,意为“通达道德”。

履声未近(yùn),星辰听:履声(走路的声音)还没有听到,天上的星星就已听到了。

早带还经岁月看:年轻时就已带着这些教诲去指导别人,并经过岁月的考验。

五色云中知姓氏,七株松下具衣冠:在天空中有五色的云彩时,就能知道郑玄的姓氏;在七棵松树下面,能看见他穿着儒者的服饰。

毂推驿置非无意,谷口先须赋考槃:《庄子》中有一句话:“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郑玄认为这句话是孔子的名言,所以他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虽然年事已高,但是还有追求学问的欲望,所以把驿车停在了驿站上,准备去访问老师,学习《论语》。这里说的“谷口”,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个地方,后来成为孔子讲学的地点。

【赏析】

郑玄(127—200),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青州)人。东汉著名经师、古文经学者,对汉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郑玄曾受业于张恭祖,后拜贾逵为师,尽得传授。他精通《三礼》(即《周礼》、《仪礼》、《礼记》)、《左传》、《周易》、《尚书》、《毛诗》、《仪礼》、《周官》、《尔雅》及《公羊》、《谷梁春秋》,博学洽闻,兼综各家之长,世称“郑学”。郑玄著有《六艺论》、《三礼目录》等书。《隋书·经籍志》著录郑玄著作十四卷。

郑玄的书法艺术水平相当高。据《晋书·王羲之传》记载,当时有人将王羲之的书法同郑玄、钟繇相比。王羲之作楷书时,用笔圆转流畅如环,笔画盘曲多姿,结构严谨而又自然,风格俊逸,极似隶书。其行草书则笔势奔放,结字错落有致,笔法多变,尤以点画为最。王羲之的代表作有《兰亭序》、《乐毅论》、《十七帖》等。《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被历代推崇为“天下第一美文”。

这首诗作于东晋永和九年(353年),当时郑玄已经七十岁了。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可能是在送别友人或拜访老师的路上,或者是在旅途之上,偶遇故友。当时郑玄正在洛阳,而诗人要去拜访老师。郑玄住在洛阳城西的“通德门”,诗人要穿过洛阳城到通德门去看望郑玄。《庄子·大宗师》有“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的话,诗人用这句话来表达他对于郑玄的敬仰之情。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