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到湘江独此翁,晦踪岩穴见高风。
每将鱼馔供堂上,长著羊裘钓泽中。
民讼望庐多自返,岁饥发廪与人同。
如何玉树埋黄土,赖有佳铭托鐉公。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律,全诗八句,每两句为一个单元。第一、二句写“晦翁”的隐居生活;三、四句写晦翁的济世情怀和高尚品格;五、六句写晦翁为民解困的事迹;最后两句写晦翁的遗爱及后人怀念他。
【答案】
译文:在湘江边只有一位隐士,他的隐遁踪迹就隐藏在这岩石洞穴之中。经常用鱼宴招待宾客,长年穿着羊皮衣在湖泽垂钓。百姓有疑难之事都愿意前来向他请教,每年饥荒时,他都会拿出粮食救济百姓。如今玉树已经葬于黄土之下,幸好还有他的佳作流传下来,寄托了人们对他的哀思。注释:晦翁:李纲的字,这里指李纲。湘江:即潇水,源出广西融县,流经湖南衡阳、祁阳、邵阳至株洲市。独此翁:只有这位隐士。高风:高尚的品德。堂上:家中,此处指李纲的住所。羊裘钓泽中:身穿羊皮袍子,在湖泽垂钓。民讼:百姓诉讼。多自返:都愿意来听他的教诲。岁饥发廪:在饥荒的时候,发放粮食救济百姓。黄土:坟墓。鐉公:李纲的谥号,意为“刚正不阿”。